巴以冲突里的“人质”与“囚犯”,谁能带他们回家?

南方防务智库
+订阅

“无辜的人不应该被劫为人质,我们想要所有人都回家。”

无论是“人质”还是“囚犯”,无不面临疾病、伤痛的风险,与家人分离、失去自由的痛苦。在一轮又一轮的战争炮火中,谁能带他们回家?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林曦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因为一场战争,看起来毫无交集的人们,命运突然密切相连。

一边是10月7日袭击事件中被俘的以色列“人质”,另一边是近年来因各种“罪名”被关押或软禁的巴勒斯坦“囚犯”。

2023年11月24日-30日,巴以双方以1:3的比例如约“换俘”,80名以色列籍人质和240名巴勒斯坦囚犯被先后释放,另有数十名外籍人质。12月1日起,加沙地带战火重燃,被扣押人员的释放一事也随之中断。据以色列政府最新披露,截至目前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为137人。

“除非以色列就双方互换被扣押人员进行谈判,否则将无法解救任何以方被扣押人员。”当地时间12月10日,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在电视讲话中表示。

长达七十多年的冲突中,巴以“换俘”并不罕见。2011年,哈马斯一方曾用1名以色列俘虏换回了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多年来,在以色列占领区,数千名巴勒斯坦人被投入监狱,其中有不少妇女和未成年人。

无论是“人质”还是“囚犯”,无不面临疾病、伤痛的风险,与家人分离、失去自由。在一轮又一轮的战争炮火中,谁能带他们回家?

12月9日,以色列被扣留人质家属举行公开集会,呼吁将所有人质尽快带回。(以色列人质和失踪家庭论坛供图)

12月9日,以色列被扣留人质家属举行公开集会,呼吁将所有人质尽快带回。(以色列人质和失踪家庭论坛供图)

“等你回家”

以色列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外,有一个开阔的露天广场。10月7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被劫持人质的家属们开始在这里聚集。

每天都有许多以色列人来到这个广场,其中包括媒体记者、民间志愿者、以色列政府官员等,他们与家属们交谈、拥抱、表示支持。而家属们在这里接受安慰、出席集会、发表演说。这里有了新的名字——“人质广场”。

职业摄影师海伦经常来到这里。她会主动和家属们聊天,免费为他们拍照。这些单人肖像照展示在海伦的网站上。每张照片下面都写着家属的名字,同时附上一句话,“等你回家”。

海伦本是一名商业摄影师,她原本的工作是为新生婴儿、孕妇以及生日寿星们拍写真。突袭事件让她的生意骤然冷清,“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战争氛围,人们没有心情拍照”。

生活中,海伦是三个女孩的母亲。想到那些孩子被劫走的以色列母亲们,海伦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她唯一熟悉的就是手上的相机,于是她决定去拍一些照片,让大家知道谁在等亲人回家。

海伦把这个项目命名为“一家人”。“这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是我的女儿们,可能是我的父母,也可能是我。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区别。”

为家属拍照时,海伦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看镜头。透过摄像机,海伦从他们眼中看到了浓重的悲伤——可怕的噩梦持续了这么多天,他们却对自己所爱的人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睡在哪里,不知道他们吃什么。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挨打,不知道受伤的有没有得到救治。

巴以达成临时停火协议后,越来越多的人质被释放回家。

11月24日,数百人在人质广场上等待。随着夜幕降临,他们等来了哈马斯扣押的13 名妇女和儿童按计划获释的消息。当这一消息得到证实时,广场上响起了欢呼声。

海伦发现,“快乐与悲伤交织”。有的家属会为获救者感到高兴,偶尔也会感到悲伤和嫉妒,因为他们更期盼自己的亲人回家。

每隔一段时间,海伦都要从网站上撤掉一些照片。有时是因为好消息,比如人质已经回家。有时则是因为传来了坏消息。

一个女孩的母亲给海伦留下最深印象。

“这个母亲一开始非常乐观,她说会等到她女儿回来。她还相信女儿会在那里帮助他人。”海伦说,她们后来得到消息,这个母亲的女儿在劫持后就已遇害。“所以我们不得不撤下了她的照片,这种感觉真的很糟糕。”

截至目前,海伦已经拍了七十多位人质家属。每拍完一个人,海伦都会鼓励对方,当他们的亲人顺利回家,就再来拍一张合影。她希望联系到更多的家属,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海伦有一个17岁的女儿,明年就要参军服役,这让她时常想起被俘的年轻士兵。“有的士兵才十八九岁,他们也只是孩子。只是因为士兵的身份,他们就失去了被讨论的资格。”海伦发现,每个人都在谈论孩子、母亲和老人。但几乎没人说要让男人、父亲,或者士兵们回来。

“无辜的人不应该被劫为人质,我们想要所有人都回家。”她说。

“活着是一个奇迹”

2023年11月26日,随着以色列警察取下了电子脚铐,14岁的巴勒斯坦少年阿卜杜拉·拉赫曼 (Abderrahman Al Zeghel) 正式解除软禁。他是停火协议期间第三批释放的被扣押人员之一,也是被释放的年龄最小的囚犯。

2023年8月,阿卜杜拉·拉赫曼在东耶路撒冷的西尔万(Silwan)遭遇以色列武装人员开枪射击,头部严重受伤。

事后,阿卜杜拉·赫曼被以色列一方指控罪名为“扔燃烧弹”。但他和家人却表示,当时他只是准备为家人购买面包。他的舅舅在受访时表示:“当时他手里有10谢克尔。我的外甥在父亲去世后支撑着这个家庭。”

经历了多次手术后,阿卜杜拉·拉赫曼头骨变形,左眼视力受损。面对镜头时,他的脑袋右侧像被削掉了一块。连他的主治医生都直言“他能活着是一个奇迹”。

最近,他接受了头部塑形手术,但因为受伤严重,他将持续带着病痛生活。“有时候我会对自己感到厌恶。(脑袋)现在看起来已经好多了,之前更糟糕。”

巴以停火期,像阿卜杜拉·拉赫曼一样被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有许多。他们大多是未成年的男孩和一些成年女性。

据以色列监狱部门披露,这些囚犯于2021年至2023年间被捕,其中大多数被指控威胁安全、未经许可非法进入以色列以及暴力犯罪。据了解,他们面临的是行政拘留,这意味着他们被无限期关押却无法得到司法审判。

另据救助儿童组织(Save the Children)2023年7月披露称,拘留中的巴勒斯坦儿童中有人受到虐待,“从性暴力到身体和心理虐待”不等。报告还补充说,一些人被剥夺了食物、水和睡眠。

实际上,“囚犯”是触动巴勒斯坦人的敏感问题。

据2023年7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披露的数据,自1967年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拘留过大约100万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数万名儿童。当前,以色列监狱关押着500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160名儿童,被关押者中约1100人未经指控或审判而被拘留。 

上述报告的研究人员弗朗西斯卡·阿尔巴内塞提出,虐待不仅是通过非法拘留的方式,更包括一套由多种监禁手段组成的大规模控制体系。

“整个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已变成一座不断受到调查的露天监狱。巴勒斯坦人视为集体的安全威胁,难以受到保护。”阿尔巴内塞说。

“换俘”阻力,“这可能带来更多挑衅”

当地时间11月30日晚,在国际红十字会人员陪同下,6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从加沙地带的拉法口岸进入埃及。几乎同一时间,巴方被扣押人员的释放名单也送到了巴囚犯事务部门手中。

在焦灼的等待中,巴以第七批被扣押人员终获自由,返回家乡。

据公开统计,为期一周的临时停火期内,哈马斯释放了105名人质,其中包括80名以色列人,23名泰国人,1名菲律宾人,1名以色列和俄罗斯双重国籍者。以色列一方则释放了24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主要是妇女和未成年人。

按照原计划,临时停火协议于12月1日早7时到期。鉴于此前停火两度延长,各方对停火期的进一步延长都抱着乐观预期。可惜的是,1日黎明响起的枪炮声,让人们的期待再次落空。

回望过去,巴以双方也曾通过“换俘”,解救被囚禁的国民。

2011年,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了一项大规模的换俘协议,通过1027名巴勒斯坦俘虏,换回一名被扣押5年之久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

吉拉德于2006年在以色列被绑架,当时年仅20岁。释放当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巴拉克以及以军参谋长甘茨都亲自出席了欢迎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因“换俘”被释放的巴勒斯坦人中,一位名叫叶海亚·辛瓦尔的囚犯,如今已是哈马斯的重要领导人,正是他指挥了2023年10月7日的突袭行动。时隔多年后,他再次成为以色列安全部门的通缉对象。

或许正因为此,以色列政府内部存在反对换俘的声音,“因为这可能带来更多的挑衅”。

12月5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会见了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家属和已释放的人质代表。之后,一则会面录音泄露在以色列新闻网站YNET上。从中可以听出,不少家属质疑以色列政府应对不力,“非常愤怒”。

据YNET报道,一名参会的女性人质和她的孩子一起被释放,但她的丈夫仍被囚禁。她质疑以色列政府的情报体系和处理方式,称其“将政治置于人质的解救之上”。“你想推翻哈马斯政府,以表明你有更大的胆量?这里没有比其他生命更重要的事。”她说。

另一名男性质疑称,以色列军方的空袭行动会威胁人质生命,“而您坐在我们面前保证他们不会陷入危险”。“人质们不仅在隧道里,还在街上。他们被安置在驴车和手推车上。您无法在街上识别他们,还会危及他们的生命。”他说。

对于这则泄露的录音,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并未作出正面回应。

相较于以色列一方的“沉默”,哈马斯一方对于“换俘”则更加主动。早在冲突之初,哈马斯一方就表示要以“人质”换“囚犯”。

10月7日袭击发生后,哈马斯副总司令萨利赫·阿鲁里公开表示,未来将释放这些人质,用以换取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同一日,哈马斯下属的武装组织“卡桑旅”也发表声明说,其俘获了数十名以色列军官和士兵,目前这些人被安置在“安全地点”。

阿鲁里还提出,包括高级官员在内的以色列俘虏数量众多,足以让以方释放在押的所有巴方囚犯,而“哈马斯不会伤害平民”。

12月1日战火重燃之后,萨利赫·阿鲁里次日再次强硬表态,在冲突结束和全面停火生效前,不会进行战俘交换。

如今,巴以冲突尚未显露出再次停火信号,无论是人质还是囚犯,回家之路都愈发渺茫。

“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据以色列政府此前披露,10月7日的哈马斯突袭行动中,总计240名人质被劫持。他们大多来自以色列南部,包括一些农场居民和军事基地人员,以及参加当日户外音乐节的乐迷。

被俘人员分属不同年龄层,有数月龄的婴儿也有年过九旬的老人。除了以色列公民,被俘人员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质是外国公民或双重国籍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质被释放,他们所处的恶劣关押条件呈现在公众面前。许多人质证词提到,他们的食物供应有限,一些人质获释后需要住院治疗。

85岁的约切韦德·利夫什茨 (Yocheved Lifshitz) 是最早被哈马斯释放的人质之一。她在受访时透露,人质们睡在隧道地板的床垫上,并获得医疗护理。但是,“人质吃的食物和警卫吃的食物一样少:每天一顿皮塔饼、两种奶酪和黄瓜”。

她还表示,被囚禁期间,附近有一位医生会来定期检查并送药,“如果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药物,他们就会带来同等效力的药物”。

在以色列媒体YNET泄露的录音中,一名曾被扣押的妇女也在会面时提出人质状况堪忧。“他们整天躺在床垫上,大多数人都需要眼镜和助听器,这些物品在他们被绑架时遗失,导致他们的视力和听力都出现困难,这更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她说。

向以色列政府求助遇阻后,人质家属们正开始转向第三方组织。

当前,以色列民间组织“人质和失踪家庭论坛”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带他们回家”活动,帮助人质家属通过各种渠道发声。

12月2日晚,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人质广场上,数千人举行集会,一遍又一遍高喊“achshav”,在希伯来语中意为“现在”。

“就是现在,把他们送回家。”57岁的拉兹·本·阿米在台上恳求,她于11月29日获释,但他的丈夫仍然囚禁在加沙。

12月4日,被释放人质与家属联名向国际红十字会发出公开信。公开信由英语和希伯来语写成,后文附上了8名获释人质和102名人质家属。他们在信中写道,人质身处恶劣的环境,一些人遭受身心虐待,而且与外界隔离。信中还列出了一些人质面临的危险。

比如,79岁的老人阿夫拉罕·蒙德(Avraham Munder)在家中被绑架,他行走不便、患有视力障碍和高血压。罗米·戈南在新星音乐节上被绑架,她手部中弹,伤势不轻,需要紧急医疗护理。

“数十名其他慢性病患者急需药物治疗,而所有被绑架者都遭受身体、精神和营养方面的威胁,需要适当的医疗援助。”公开信呼吁,希望国际红十字会能够提供相关医疗援助,并争取能够探视人质的权利。

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官网披露,该组织在释放和移交加沙人质和巴勒斯坦被拘留者的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该组织自称为“中立调解人”,但是,它“无法强行进入人质被扣押的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位置”。

12月6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他已再次与国际红十字会主席通话。声明中写道:“我告诉她转向卡塔尔,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对哈马斯有影响力。我还要求红十字会探视我们的人质,当然还要为他们提供药品。”

正如发向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名公开信中所说,“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校对 星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