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摄影师李永昶(b站号:慕云同学)作品
跨境飞行、商务定制、城际飞行、城市空游、联程接驳等应用场景已多有落地。
不止在城市,“无人机还飞向更广阔的山川、田野”。
90后的大疆无人机解决方案工程师李兴龙,致力于探索农业无人机解决方案。
童年时代,他受机器人比赛鼓舞,立志“用机器人改变生活”。
如今,他在大疆研究,如何“让农业更轻松”。
“从用无人机施肥撒药,到更自动化、精细化的智慧农业,为了攻克难题,我们上山、下田,进行实地勘测,从中寻找解决方案。”李兴龙说。
大疆的办公室里挂着字幅:“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农业无人机也已从中国飞到海外——
在非洲用来防治疟疾,
在巴基斯坦帮助除蝗灾,
在马来西亚防治棕榈树病虫害,
还飞入了瑞士葡萄园,
……
一架架从深圳飞出的无人机,穿过松海云川,飞向远方。
今年9月,美团在龙华落地了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
该中心将承担无人机及配套智能模组等装备的研发验证、试制、量产及维修等工作,具备年产超万台智能装备的能力。
在星河CBD楼顶有个无人机机场,每天送出几百单外卖。
被六座高楼包围,卫星导航在这里也会失效。
但美团的毛一年和团队研发了一套VPS体系,能让无人机在高楼林立中穿梭无碍。
它实现了全局导航定位,也能进行局部飞行速度、姿态的评估。
在航线管理上,美团还引入“时空胶囊”的新概念,实现四维时空轨迹的管理。
载货无人机抵达接驳柜上方,接驳柜自动开启顶罩;
无人机下降自动校准,无缝对接,完成“机+柜”自主投递;
收件人在接收到取件码之后,前往接驳柜取件。
通过这项服务,丰巢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配送,目前已在宝安开展试点。
接驳柜应用了无人机对接校正系统、自动分拣系统、云端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
还配置了19个货箱位,支持高货物吞吐量,具有货箱超高检测、包裹超重检测、包裹信息自动流转等功能。
今年前10个月,深圳已累计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4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69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42.1万架次,率先落地无人机智能配送全链条场景。
深圳,更是制造业的深圳。
经过20年发展培育,低空经济背后的完整产业链能在鹏城找到。
1500余家产业链上企业覆盖了影像航拍、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
大疆、中信海直、东部通航等名字为人熟知。
2022年产值已达750亿元,占全国七成。
打造“无人机全产业链”,深圳还在筑牢低空数字化这一“技术底座”。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认为,若想为低空经济装上“数字大脑”,要打造四张网。
包括配套物理设施的“设施网”、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联网”、数字空域及操作系统的“航路网”和数字化管服系统“服务网”。
发明家们还在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AI也上场了。
在龙华的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同样在探索低空数字化。
“无人机智慧空港的运行完全由AI操作系统调度,对进出空港空域的无人机进行全自动起降指引。”多翼创新方案总监肖智铭介绍。
一旦无人机进入空港所在的空域,会在空港系统的指引下完成降落,多台无人机的飞行航线能实现互不干涉。
目前,无人机智慧空港已经在龙华、南山区等地投入运行,用于支撑无人机城市巡检、巡逻等业务。
在通用航空业,还有个“空中走廊”的概念。指的是划设在机场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区上空,宽度通常为10公里的空中飞行通道,供航空器在走廊内实施点与点的飞行。
在不远的未来,深圳或许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低空走廊”。
在肖智铭的构想中,“低空走廊”是一个将“低空航路”跟“时空网格”结合起来的新概念,在空中根据高度,建立起不同的3D立体飞行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副所长张翼举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低空生态”的“架构师”,未来值得大胆预设。
他最为关注的,是当下低空物流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
官方层面,近年来,深圳持续出台相关政策,给低空经济“蓄势”。
2022年,深圳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同年,深圳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
今年10月,深圳市人大就《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公开征求意见。
11月20日,深圳市委也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抢抓机遇做好低空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深圳,布局和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创业者的共识。
目前,深圳还在加快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被摆到经济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中央视野。
【撰文】徐怀 崔璨
【摄影】朱洪波
【统筹】魏楠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