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央视野的“低空经济”,深圳人原来做了这么多

南方+ 记者

01:30

▲航拍摄影师李永昶(b站号:慕云同学)作品

在摄影师李永昶眼里,深圳这座城市最美的模样是平流雾密集的清晨:当航拍无人机飞向平安大厦顶端时,一片片平流雾在晨光下从高楼腰部流过,就像云雾化身的一只大手,握住了整栋大楼。

7年前,无人机还是件稀罕“玩意儿”,只要一出现,便引来围观。今天,人们对头顶呼呼飞过的“先进装备”早就见怪不怪了。

想喝杯咖啡了,那就在APP下单、选“无人机送货”、付款,10分钟就送到。

在深圳玩着,突发奇想要去珠海。那就打个“飞的”,十几分钟就能到。深珠两地的跨城配送业务,每天也能运30到50票。

1

如今的深圳,可是“流动的”

跨境飞行、商务定制、城际飞行、城市空游、联程接驳等应用场景已多有落地。

不止在城市,“无人机还飞向更广阔的山川、田野”。

90后的大疆无人机解决方案工程师李兴龙,致力于探索农业无人机解决方案。

童年时代,他受机器人比赛鼓舞,立志“用机器人改变生活”。

如今,他在大疆研究,如何“让农业更轻松”。

“从用无人机施肥撒药,到更自动化、精细化的智慧农业,为了攻克难题,我们上山、下田,进行实地勘测,从中寻找解决方案。”李兴龙说。

大疆的办公室里挂着字幅:“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农业无人机也已从中国飞到海外——

在非洲用来防治疟疾,

在巴基斯坦帮助除蝗灾,

在马来西亚防治棕榈树病虫害,

还飞入了瑞士葡萄园,

……

一架架从深圳飞出的无人机,穿过松海云川,飞向远方。

1

送外卖的,要年产万台无人机

今年9月,美团在龙华落地了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

该中心将承担无人机及配套智能模组等装备的研发验证、试制、量产及维修等工作,具备年产超万台智能装备的能力。

在星河CBD楼顶有个无人机机场,每天送出几百单外卖。

被六座高楼包围,卫星导航在这里也会失效。

但美团的毛一年和团队研发了一套VPS体系,能让无人机在高楼林立中穿梭无碍。

它实现了全局导航定位,也能进行局部飞行速度、姿态的评估。

在航线管理上,美团还引入“时空胶囊”的新概念,实现四维时空轨迹的管理。

1

送快递的,直接空投送货

载货无人机抵达接驳柜上方,接驳柜自动开启顶罩;

无人机下降自动校准,无缝对接,完成“机+柜”自主投递;

收件人在接收到取件码之后,前往接驳柜取件。

通过这项服务,丰巢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配送,目前已在宝安开展试点。

接驳柜应用了无人机对接校正系统、自动分拣系统、云端控制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

还配置了19个货箱位,支持高货物吞吐量,具有货箱超高检测、包裹超重检测、包裹信息自动流转等功能。

今年前10个月,深圳已累计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4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69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42.1万架次,率先落地无人机智能配送全链条场景。

1

“小小”无人机,产值750亿

深圳,更是制造业的深圳。

经过20年发展培育,低空经济背后的完整产业链能在鹏城找到。

1500余家产业链上企业覆盖了影像航拍、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多种应用场景。

大疆、中信海直、东部通航等名字为人熟知。

2022年产值已达750亿元,占全国七成。

1

智慧空港、“低空走廊”又是啥?

打造“无人机全产业链”,深圳还在筑牢低空数字化这一“技术底座”。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认为,若想为低空经济装上“数字大脑”,要打造四张网。

包括配套物理设施的“设施网”、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联网”、数字空域及操作系统的“航路网”和数字化管服系统“服务网”。

发明家们还在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AI也上场了。

在龙华的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同样在探索低空数字化。

“无人机智慧空港的运行完全由AI操作系统调度,对进出空港空域的无人机进行全自动起降指引。”多翼创新方案总监肖智铭介绍。

一旦无人机进入空港所在的空域,会在空港系统的指引下完成降落,多台无人机的飞行航线能实现互不干涉。

目前,无人机智慧空港已经在龙华、南山区等地投入运行,用于支撑无人机城市巡检、巡逻等业务。

在通用航空业,还有个“空中走廊”的概念。指的是划设在机场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区上空,宽度通常为10公里的空中飞行通道,供航空器在走廊内实施点与点的飞行。

在不远的未来,深圳或许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低空走廊”。

在肖智铭的构想中,“低空走廊”是一个将“低空航路”跟“时空网格”结合起来的新概念,在空中根据高度,建立起不同的3D立体飞行网。

1

官方主动作为,给低空经济“蓄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副所长张翼举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低空生态”的“架构师”,未来值得大胆预设。

他最为关注的,是当下低空物流领域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

官方层面,近年来,深圳持续出台相关政策,给低空经济“蓄势”。

2022年,深圳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同年,深圳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

今年10月,深圳市人大就《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一稿)》公开征求意见。

11月20日,深圳市委也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抢抓机遇做好低空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深圳,布局和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创业者的共识。

目前,深圳还在加快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被摆到经济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中央视野。

【撰文】徐怀 崔璨

【摄影】朱洪波

【统筹】魏楠

【海报】文海燕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