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人才?韶关始兴这样做

南方+ 记者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年以来,韶关始兴县委、县政府锚定“人才强县”战略,着力推动人才入县下乡十条措施落实落地,激励各类人才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上有荡胸云

下有濯足流

专家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是一首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始兴县探索政、校、企合作育才,抢抓县校结对共建机遇,与暨南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结对共建机制,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支撑框架协议,与韶关学院共建“青春助农直播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公共服务以及城乡建设等各领域搭建宽广舞台。

始兴县着力挖掘本土人才,培育29名脚踩泥土、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系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服务180名乡村青年提升“兴乡”技能,扶持100个人才返乡创业项目,建成100个电商服务站点,开展78场电商培训,培育23名助农直播“领头雁”,以“企业+农场+基地+种植户+电商”模式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系列的人才举措出台,一大批的专家人才奔赴,始兴县10万亩绿色有机“菜篮子”基地、10万亩浈江河谷杨梅枇杷水果产业带和10万亩环车八岭林下经济产业带等“3个10万亩”农业产业带发展欣欣向荣,“张九龄宰相粉”全国区域公共品牌创建热火朝天,专家人才和农民朋友们一道,把绿色瓜果种在直播间的臂弯里,把十里茶香吹到大湾区的心坎上,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播撒下无数熠熠生辉的种子。

高帆驾巨浪

奋楫擎中流

产业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助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

始兴县聚焦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特色产业吸引集聚人才,依托22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农业龙头企业、1个南岭团队与2个省级博士工作站,开展高端人才引育行动,特设岗位招引企业类“丹霞英才”,“候鸟式”聘任13名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专家)顾问,常态化开展“产业大讲堂”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抓产业、谋项目、促发展,积极布局前瞻性、引导性项目,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始兴县聚焦本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最前沿,备勤蓄力打好“双招双引”主动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等政策,建立普遍联络服务企业制度,选派21名驻企联络服务员跟进办理60条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推动名座欢乐世界、司前龙泰温泉颐养城、望月怀远·东方始兴温泉度假民宿、“果蔬飘香·金谷粮仓”乡村振兴示范带、竹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项目逐个落地,全县113个行政村均有实施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始兴全力提供平台、资金、服务等精准“滴灌”支持,人才乘着产业的东风而来,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过程中又源源不断孕育高素质专业化细分领域的人才。

长歌振林木

凤鸟栖梧桐

人才生态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才能绘制出群贤毕至、活力无限的鸿篇巨制。

始兴县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对口帮扶、优化人才服务等任务,持续优化提升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始兴行”系列活动,开展各类人才活动160余场,柔性引进专家人才300余人,参加活动人数达3500余人次,打造招商引资的会客厅、经验分享的大讲堂、考察调研的中转站、思想碰撞的辩论场。“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始兴县聚焦人才服务,打好人才留始“感情牌”,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逐一启用,县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正式揭牌,不断提升人才生活环境。

同时,始兴建立领导联络服务人才制度,安排40余名县领导联系服务各行业各领域100余名高层次人才,主动关心人才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优化“丹霞英才卡”服务制度,实行绿色通道、专员服务的工作模式,定期提供健康体检、节日慰问等人才服务,妥善解决人才安居住房、配偶安置等“关键小事”,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一体联动,为引进人才搭建大展拳脚的舞台,让人才充满激情地在始兴直面挑战、把握机会、拥抱未来。

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周颖 陈勇钦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