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山海,中山助力贵州小刺梨走向大湾区

南方+ 记者

初冬,在贵州省盘州市的大山里,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刺梨加工厂区进入生产调整期,工人们正加紧调试和整理生产设备,为生产旺季做准备。远在千里之外,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营销中心正全面发力,加快向中山和周边市场铺设销售渠道,打开更大市场。

直径只有几厘米的刺梨,是贵州当地一种常见的野果,生于海拔500米-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以及灌木丛中。山海呼应,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山水”结缘,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山组织小榄组团8个镇街,结对帮扶六盘水市盘州市。随着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这种漫山遍野不起眼的野果子,正通过新的产品形式和市场渠道,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

“维C之王”蝶变

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刺力王”)的厂区正进行着一次扩容升级。在公司的刺梨鲜果榨汁生产线附近,由中山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的刺梨果酒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公司产品线将再一次延长。

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生产线。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农产品“出圈”,关键要有突出的产品形式。而在产品背后,要有出色的深加工能力作支撑。刺力王是盘州市一家年轻的国有企业,是盘州市以现代化的加工生产力量,推动刺梨产业“破圈”发展的重要载体。

“刺梨的‘底子’并不差,开发的潜力很大。”刺力王副总经理庄志强表示,因果子长满刺,尾部像“鸡嘴巴”,刺梨被贵州当地人称为“九头鸟”。

事实上,关于这种野果子,在学术界也早已有研究和介绍。20世纪40年代,时任浙江大学农化系教授罗登义从事水果蔬菜营养成分分析。他对比了刺梨和170多种果蔬的营养成分,发现每百克刺梨的维C含量约为2391毫克,高出梨子苹果约500倍、綦江红橘约100倍、四川广柑约50倍、猕猴桃约9倍,维生素P含量5981毫克至12895毫克,高出柑橘类约120倍、蔬菜类约150倍,在所有采样水果中,平均高至60倍不等。至此,刺梨也被人们称为“维C之王”。

庄志强说,虽然刺梨营养成分突出,且被民间和学术界认识,但由于一直缺乏适应市场的产品形态,产品形态单一和较为初级,一直未能登上“大堂”。刺力王的成立,为刺梨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刺梨。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成立以来,刺力王快速发展,规划设计年产能50万吨级的刺梨加工厂区,目前已建设了刺梨鲜果榨汁生产线、原汁、口服液、易拉罐、PET、自吸袋、糖果、精粉、泡腾片及含片等9条刺梨产品生产线。2022至2023年,中山市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500万元,帮助刺力王建成刺梨果糕自吸袋生产线1条,建设年处理5000吨刺梨果渣综合利用(刺梨果酒)生产线1条。“维C之王”实现蝶变。

2022年,刺力王全年生产系列产品约3000吨,完成产值2.32亿元;全年销售额约2亿元、净利润2340余万元;全年收购刺梨鲜果约1万吨,榨汁6000余吨。

此外,刺力王系列产品已在阿里巴巴、京东、淘宝、天猫、抖音、拼多多等10多家电商平台销售,并在贵州、重庆、广东等地区上市销售,其中刺梨口服液和刺梨饮料等产品已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销售。

“九头鸟”飞进大湾区

除了要有好的产品形态,还要有好的营销能力和渠道。就在刺力王拓展产品线的同时,销售网络也越扩越大。

今年5月,在中山市的推动下,刺力王在中山开设了销售点,这是继贵州、云南、重庆后的新销售点,也是刺力王在粤港澳大湾区布下的第一个销售点。

通过对接中山本地销售资源,开业半年多,目前仅有4名工作人员的中山销售点,营业额已超过了云南和重庆销售点,这让刺力王看到了大湾区市场的巨大潜力。

对于刺力王来说,中山销售点的意义并不仅限于销售。通过中山销售点,刺力王链接了更多创新研发资源。据介绍,目前刺力王已与中山本土大健康企业完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研发推出相关产品。

对于产品研发创新,刺力王也不断发力。刺力王是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扶持企业,已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法国黛宝公司、上海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及其成员单位等多家国际国内从事刺梨研究的高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产品。  南方+ 雷海泉 拍摄

目前,刺力王已研发刺梨多效口腔喷雾、刺梨干细胞面膜、刺梨护肝补充液、刺梨氨基酸洗面奶、刺梨高VC精粉、刺梨泡腾片、刺梨含片、刺梨口服液、刺梨糖果、无糖饮料、刺梨酒、刺梨醋、刺梨香精等刺梨系列产品50多项,申请专利97项、商标928项、申请版权40件。

据介绍,中山将继续助力刺力王通过“东部研发 +贵州制造”“东部市场+贵州产品”模式,链接更多来自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研发力量,深化刺梨生产加工产业,推出更多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刺梨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带动更多种植户增收。


【编者按】

山海相连,共谱发展新乐章。2021年,按照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和粤黔两省工作要求,中山市结对六盘水市。2年多来,中山与六盘水以产业引领“强肌造血”,以共商共建改善民生,以创新探索拓展空间,树立了粤黔东西部协作的样本示范。近日,中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多家媒体走进六盘水市,看东西部协作新成效。南方+推出中山东西部协作主题报道,敬请关注。

南方+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 范超

编辑 王浩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