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忠孝廉节一神童——探访梅州梅县蔡蒙吉故居,时长共1分03秒)
在梅州松源蔡蒙吉故居,中堂两壁上由南宋丞相文天祥亲笔所书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引人瞩目,诉说这位“广东古八贤”短暂而壮丽的一生。
蔡蒙吉(1245—1276),字梅庵,广东梅州程乡(今梅县区松源镇)人,宋代著名诗人,抗元英雄。他出身书香名门,一门三进士;他有“神童”之誉,十二岁考中进士,官授从政郎、义兵总督等职。1275年秋元兵侵宋,时任梅州义兵总督的蔡蒙吉变卖家产、资助义军,征召梅州客家青年参军卫国,并于次年冬战败殉国,时年三十二岁。
蔡蒙吉故居是二堂二横一围龙屋,是粤东客家地区初期围龙屋的典型。
近日,南方+记者走进位于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的蔡蒙吉故居,结合故居建筑、史料及后人叙述,串联起蔡蒙吉忠孝廉节的传奇一生。
一门三进士 捐地创义学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道路,驱车驶入梅县区最偏远的乡镇——松源镇,穿过蒙吉大道,一座传统客家围龙屋映入眼帘,这便是蔡蒙吉故居。
蔡蒙吉故居坐北向南,是二堂二横一围龙屋,其主体建筑为二进院落形式,是粤东客家地区初期围龙屋的典型。1987年,蔡蒙吉故居被列为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该故居被列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房子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蔡氏福粤公由福建武平迁于梅县松源开基的祖屋,也是蔡氏祖祠。其在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蔡氏后裔逾百万人遍布五湖四海。”听闻记者来访,今年已80岁的蔡氏福粤公宗亲联谊会会长、蔡氏福粤公第二十九代后裔蔡海昌一早便穿戴整齐,在故居门口做好讲解准备。
蔡海昌为记者讲解蔡蒙吉的故事。
他说,蔡蒙吉故居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梅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民居建筑,当地有着“未有松源,先有蔡屋”的说法。
步入其间,正大门两边刻有“乡贤世第 理学宗风”对联,横批则为“科甲忠贤”。更为显眼的是大门上的一对彩绘门神画,与其他地方不同,此处的门神画从头画到脚非常完整。
一门三进士,十二岁登科,宋帝特赐蔡蒙吉“门神画到脚”。
“古时的门神是不能画满整扇门的,也不能画到脚。”蔡海昌告诉记者,彼时宋帝得知蔡蒙吉祖孙三代都是进士,尤其是蔡蒙吉十二岁就考中进士,为此特赐其门神可从头画到脚,“因此,松源便流传着‘门神画到脚,照壁有麒麟’的谚语。”
一门三进士,梅州宋无双。据《州志》记载,宋朝320年间,梅州登进士者有七人,而其中三人恰好就是蔡蒙吉和其父亲蔡定夫、其祖父蔡若霖,可谓独占鳌头,梅州无双。后来元、明两代,梅州均无蝉联者。直到清朝才出现李象元、李端、李逢亨一门三翰林的传奇。
据《乾隆嘉应州志卷六·人物部》记载,“蒙吉生而颖悟,八九岁能背诵五经……年十二应童子科,赐进士出身,授迪功郎。荐试铨衡复中第一,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年仅十二岁就考中进士,蔡蒙吉被誉为“梅州第一神童”。
出身书香门第,让蔡蒙吉分外重视教育。据史料记载:“有蔡蒙吉者,年十二,举童子科,被誉为神童。后相继为宋进士,不愿为官,复以所学教乡人。”他中进士后,捐出其松源故里的山门寺右边土地,创办松源堡义学,成为梅州各堡设立义学之先驱。
此后,他还在松口、梅城等地发动乡贤捐建松口义学堂和梅州义学堂,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崇文重教的家风代代相传,到了明朝,其后裔蔡克泓为追承祖志,还在其祖祠对面燕洋湖,建立神童书院,又名蒙吉书院。
“蔡蒙吉是梅州创办义学的第一人,开创了梅州乡村办义学的先河,梅州从此文教日兴,最终成为‘文化之乡’。”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认为,正是因为蔡蒙吉为梅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因此从明代开始,梅州地方政府就把他作为“乡贤”,成为梅州历史上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乡贤之一,是梅州客家人学习的榜样。
散财凑军饷 城破身殉国
与蔡蒙吉“一门三进士”的显赫相比,这座老房子显得过于简朴,甚至简陋。
蔡蒙吉故居是梅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民居建筑,当地有着“未有松源,先有蔡屋”的说法。
蔡蒙吉故居仅设上下堂及左右各一间厢房,大门两侧对称设门房各一间,左右则被横屋和后面的半月形围龙所包围,故居内也没有雕梁画栋的装潢,最为显眼的还属中堂双壁上文天祥亲笔所书的“忠孝”和“廉节”四个大字。
故居内没有雕梁画栋的装潢,很是简朴。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排山倒海般南下,南宋风雨飘摇,连忙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抗敌保国。此时身在梅州的蔡蒙吉被任命为签书事,负责统督义兵军马,随即散尽家财以助兵饷,召集义兵若干人准备勤王。然而,由于梅州距离临安太过遥远,因此便转而聚兵保卫梅城。
至德祐二年(1276),元将易正大兵围梅州,蔡蒙吉军孤力弱,只能且战且守。一个多月后,元兵大举进攻,梅州城被攻破,蔡蒙吉被俘关押在兴宁,敌人以严刑拷打威胁、高官厚禄利诱,但蔡蒙吉却不为所动,严词痛斥“吾家世为宋臣,唯速求一死以报宋”“吾但知尽忠报国,宁肯从胡奴而苟生哉”,遂被杀害,年仅三十二岁。
次年三月,文天祥率兵收复梅州,在获悉蔡蒙吉遇难详情后,悲痛万分。他与蔡蒙吉为同科进士,又同为抗元之士,且同是朱熹的三传弟子,惺惺相惜。
为彰其浩然之气,文天祥用棺木为他殓尸,改葬梅州牛岗圩,并为文奠祭,称赞“公之忠魂,无往不在:在天地为神祇;在山川为社稷;在郡邑为乡贤……”并亲临其松源老家,蔡蒙吉松源祖祠内亲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
中堂两壁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由南宋丞相文天祥亲笔所书。
“从国家立场来讲,蔡蒙吉是在广东本土抵御外侮壮烈牺牲的第一个文化人。”嘉应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闫恩虎说,广东在秦汉时期尚是“化外之地”,外族尚未侵入广东。南宋亡国,是广东第一次面对民族政权灭亡和文化颠覆,蔡蒙吉组织梅州客家人抵抗蒙古铁骑,是广东本土人第一次以汉民族正统的身份捍卫民族尊严,是广东人尤其客家人国家意识觉醒的强烈表现。
蔡蒙吉的一生虽然短暂,却颇为壮丽传奇,创下六个“梅州第一”的辉煌,分别为神童第一、三代进士第一、忠义第一、乡贤第一、义学第一、诗古第一。
诗古第一方面,梅州是“中华诗词之市”,在流传下来的诗篇中,宋、元、明三代诗极少,清代最丰。清末编辑的《梅水诗传》是集梅州诗歌大全的一部诗集,在编的梅州诗人中,宋代最早,仅有一人诗三首,便是蔡蒙吉。他所创作的《登王寿山》《游阴那山》是目前留下来的梅州本地人所写的最古老的诗文,蔡蒙吉因此也被誉为“梅州诗歌传世第一人”。
政民共传承 弘廉洁文化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蔡蒙吉“忠孝廉节”的精神风范深深印在松源这片土地上。
“如今,观有蔡蒙吉故居,瞻有蔡蒙吉雕像,游有蔡蒙吉公园,行有蒙吉大道、蒙吉大桥,读有蒙吉书院……”蔡海昌指着蔡蒙吉故居一侧的捐款芳名录说,多年来,华侨、乡贤以及各宗亲后人多次捐资修建蔡蒙吉故居,蔡氏福粤公宗亲联谊会还创办了宗亲刊物《蔡氏文化荟萃》等,以此传承弘扬蔡蒙吉的精神风范。
2019年10月,毗邻蔡蒙吉故居的梅州蒙吉文化公园正式落成。松源镇党委委员郑建华介绍,该公园是一个以蔡蒙吉名人故事为主线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由政府搭台,蔡姓企业家、宗亲组织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筹资160万元,在松源文化广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公园的中央,矗立着一座3.99米高的蔡蒙吉石雕像,雕像底座正面为蔡蒙吉的生平简介,右边刻有“忠孝”二字,左边则刻着“廉节”。另一头的长廊中,设有蔡蒙吉史传石刻,图文并茂地讲述着蔡蒙吉六个“梅州第一”、蔡蒙吉与文天祥等故事。此外,公园内还建有书法碑廊、家风家教石刻、松源史话、文化节点等,设计精美、内涵丰富。
一座3.99米高的蔡蒙吉石雕像矗立在故居前方。
“政民携手打造蒙吉文化公园,将故居与公园串珠成链,为的就是进一步传承蔡蒙吉‘忠孝廉节’的精神风范,弘扬廉洁文化。”郑建华说,2022年4月,蒙吉文化公园被列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前该镇正加紧推动蔡蒙吉故居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梅州市蔡蒙吉文化研究会已于2021年3月正式成立,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蔡蒙吉的人文精神再添平台。
“除蔡氏后人之外,研究会的成立,也聚集了一批热衷蔡蒙吉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研究,致力将蔡蒙吉的高尚品德、优良家风以及家国情怀,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更多元的载体进一步传承弘扬。”蔡蒙吉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蔡海光说。
据其介绍,目前研究会已汇聚各方力量出版《蔡蒙吉史略》《蔡蒙吉文化研究》等刊物,创作歌曲和MV《客家先贤蔡蒙吉》,并完成了蔡蒙吉木偶戏的剧本创作。“我们还计划在梅城西郊街道珍珠公园打造‘一门三进士’主题群雕,展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底蕴,激励后人学习向上。”蔡海光说。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监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统筹】黄学佳 殷剑锋 汤凯锋 胡良光
【文字】黄韬炜
【视频/摄影】何森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