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很大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几组关键词值得关注!

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

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成色如何?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刚刚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句话概括——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这场会议信息量很大,我们从中拎出了一些关键词——

关键词1: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当前,我们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并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读认为,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

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修复,财政增收有基础,政策过度扩张力度的必要性下降,同时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另一方面,今年底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考虑到债券发行、资金拨付、项目端申报等均需要时间,形成实际投资支出将在明年。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温彬表示。

关键词2:新质生产力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再次被提及。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关键词3: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

在扩大内需方面,除了增加收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会议还提到,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与此同时,外贸外资的基本盘也要稳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除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还要打通外籍人员到中国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关键词4: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

会议强调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5:房地产与重点领域风险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针对备受关注的房地产问题,会议所传递的信号很鲜明——一方面是要积极稳妥化解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还是要继续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这“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其中,尤其是城中村改造,更是解决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住房需求的重要抓手。这与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认为,三大工程着眼于房地产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结构性问题、供需错配、需求断层等长期问题。这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结合。

关键词6:协调发展与民生

会议对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也有非常具体的部署。比如,在乡村振兴方面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协调发展方面强调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民生方面,强调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关于这场会议,有一句表述铿锵有力: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开局之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底盘”之一,广东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广东的“进”,也必将为全国的“稳”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相关阅读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哪些新提法?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聊点“政经”事

南方+记者 黄叙浩

编辑 钟烜新 何雪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