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的蜂
到2017年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比例达到95%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77万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不低于4.5亿人次……
12月11日,《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发布。
《行动计划》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提出27项重点任务,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补齐一批民生短板弱项,破解一批民生难题。
一
过上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广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
特别是建立健全“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通过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全省人民承诺十件民生实事,群众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迈上新征程,广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健全为民办事长效机制,制定五年行动计划。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作为“十大新突破”中“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的重点工作。
出台《行动计划》,正是对相关工作部署的进一步细化落实。
二
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稳就业的信心就会提升;
改建、扩建好一所幼儿园,孩子就能更好地成长;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看病;
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才能守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背后,是一件件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久拖不决的难点,要精准聚焦、靶向发力,拿出彰显温度的实招硬招。
三
问题所指就是工作所向。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进行解决。
“民生十大工程”提出了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接产业链开展急需紧缺职业、新职业、新技能培训,以及优化城乡学校学位布局、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试点建设等要求。
对此必须衔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大部署,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破解民生难题,牵引带动民生事业发展五年实现大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
四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办好民生实事,各地既面临共性问题,实践中亦有侧重。
这就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不能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不能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更不能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
将目标清单化、清单行动化、行动项目化,一件事一件事办好、办出实效,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展望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办细、办好,就一定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东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