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河源市和平县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加快绿色崛起工作要求,以“和平处处无闲人”的精气神,激情担当、奋勇争先,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为便于读者认识、了解和平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最新成效、进展,南方+河源新闻部携手和平县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和平‘百千万工程’一线探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下称“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建成投产、福和生态园文旅融合项目成效凸显、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今年和平县合水镇彰洞村喜事频传。
“今年高考考上本科学子,我们村有9个。”彰洞村支书、主任黄雄飞介绍,彰洞村文化底蕴浓厚,现今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共12处、粤赣古驿道支线约3公里,早在2012年该村就被列为广东省级古村落。
近年来,彰洞村充分借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作用,深入挖掘彰洞古村落的“五古”(古屋、古塔、古树、古桥、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引进第二、第三产业,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彰洞村高安楼。 王嘉豪 摄
现存完好清代建筑达12处
彰洞村位于358国道旁,邻近粤赣高速合水及大湖两个收费站,交通便利。驱车从358国道往彰洞村委会行驶,沿着宽阔蜿蜒的村道约10分钟,彰洞村村口两棵的巨大古榕映入眼帘。走进古榕树下,树干发散,枝叶郁郁葱葱,树下是一座古桥,溪水从桥下穿流而过,不远处彰洞村水口塔高高伫立。经过古桥、古榕、古塔,就进入阡陌交错的彰洞村了。
据史载,明朝万历年间,彰洞村的落基祖黄谨从和平县阳明镇铁潭村迁徙到此落居,至今已发展人口约3000人,现在居住在彰洞村中的居民,基本都是同一家族。数百年来,黄姓族人在彰洞村辛勤耕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和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队发现了彰洞村现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共有12处,如清代嘉庆年间建造的古桥、同治年间建造的古塔,以及清代与民国年间建造的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围屋,如儒林第、高安楼、司马第、恒兴楼、永兴楼、元丰楼、丰元楼、河背老屋、燕翼堂、四角楼等。
黄雄飞介绍,这些围龙屋多以方围为主,府第式结构,三进二横布局,石灰夯筑墙体,高墙合围,一般楼层为二至三层,防御性能极强,墙上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二楼墙内还专门设置了走马楼,可以环绕内墙畅通无阻。
高安楼内的崇德堂。 王嘉豪 摄
近年来,彰洞村不断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先后完成集中供水、“三清三拆”、村支干路建设、路灯建设、河道治理以及古塔周边广场及美化等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019年,彰洞村与河源市户外运动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李花争春 古村绽放”南粤古驿道和平合水彰洞古村徒步赏花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市及周边地区1000多名徒步爱好者踊跃参与。全程11公里的徒步路线,不仅让徒步爱好者欣赏到彰洞村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还品尝到农家红烧肉、油果、油糍等地道美食,展示彰洞村独具特色的古村落与生态旅游资源。
彰洞村儒林第。 黄敏立 摄
项目助推“古韵彰洞”高质量发展
有交通便利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黄雄飞介绍,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彰洞村被列为重点村,由深圳市福田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区住建局派驻干部)许燕华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经验丰富,具有一定专业性,在彰洞村规划初期,就提出了要深入挖掘村里的‘五古’等历史文化资源。”黄雄飞说。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彰洞村坚持科学设计、规划先行,依托彰洞村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古韵彰洞”为主题,立足“古色、绿色”资源,突出古桥、古塔、古四角楼、通村干路沿线建设,打造以古带绿、以绿衬古、古绿互动的新型休闲乡村旅游区,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有效解决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随后,该村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引进国碳(深圳)发展公司、深圳市润辰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福和生态园项目。该项目盘活撂荒林场380亩,打造集种植柚子、五彩番茄、特色杨梅、药材、花木苗圃及水鱼、养殖一体文旅融合项目,并通过村“两委”协助管理的方式,实现经营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协同发展共增收。
在福和生态园,不仅有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凤凰木,还有红丹参、五指毛桃、土茯苓,园区内各种植物和中药材长势良好。在生态园北区,村民正忙着栽种金线莲苗。“今年园区计划种植约15万株金线莲苗。”园区管理人员蔡丽珊表示,园区已带动附近2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日收入在130元至150元左右,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万元。
美化后的彰洞村水口塔广场干净整洁。 图片来源:和平融媒
“我们力争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为和平县标志性打卡点,周末休闲度假地。”黄雄飞说。
位于彰洞村的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是助推该村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要引擎。据介绍,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项目占地面积231亩,总投资2.3亿元,由和盛食品集团子公司河源栖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今年9月份竣工投产。项目此前已有2条腐竹加工全自动生产线投产,11月中旬,该公司又完成了10条全自动生产线扩建,将于本月中旬投产。项目计划建设年处理大豆能力2万吨以上的腐竹加工生产线,新建腐竹自动生产线270条,腐竹手工生产线100条,年生产腐竹1.2万吨以上。项目预计带动腐竹加工农户约100户、黄豆种植户约600户,每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在重要项目的加持下,彰洞村集体经济也节节攀升。“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13万元,预计今年可达30万元。”黄雄飞说。
【策划】魏金锋 朱景优
【文字】黄敏立 王嘉豪 陈鸿辉 陈颖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