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海洋牧场成“百千万工程”有力抓手

广东农业农村
+订阅

       出台《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十七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0月26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推动的“九洲一号”深远海养殖工船在珠海正式开工;11月1日,广东海洋水产种业迎来新突破:黄鹂无齿鲹(俗名“黄金鲹”)人工繁殖成功并首次实现工厂化大规模育苗……今年以来,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动作频频、效果显现。

       广东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战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也是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

       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今年3月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全省各地正全力构建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目前,广东正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开展海洋水产种业攻关、装备制造、品牌建设、冷链物流配套建设、海产品期货设计、“蓝碳”金融产品创新等相关工作,各地规划都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一系列推进疏近用远、科学布局的新举措相继出台。

       规划先行、要素跟进、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金融保险要素保障力度持续加强,深水网箱相关保险产品逐步落地,为养殖主体提供了充分的风险保障,覆盖全省存量网箱数量近30%,较往年提高20个百分点。省农信联社推出“海洋牧场贷”系列产品。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蓝色海洋贷、养殖贷、装备抵押贷等金融产品。

       如何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的多元化,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粤强种芯”工程深入实施,广东把种业创新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尤其是鱼类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实现海水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攻坚力度,一批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苗种繁育关键核心技术先后取得新突破:率先突破黄金鲹人工繁育技术、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率先突破章红(高体鰤)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打通产业链发展梗阻、率先攻克黄唇鱼人工繁殖技术,推动珍稀鱼类种质资源恢复……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是基础支撑。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陆续投入一批深远海养殖新装备,从科研到应用,装备平台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合力筑牢广东“蓝色粮仓”,为唱响海洋牧歌提供支撑保障,也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蓝色动力”。

       广东首个3万立方水体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MyAC-JS05于7月下旬投运;新一代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在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正式下水布设……一批新型海洋渔业养殖装备经历今年台风正面袭击考验,表现出良好的抗风性能。

       与此同时,全省谋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争取到农业农村部新增支持2亿元发展金鲳鱼跨市产业集群和4亿元发展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深圳、珠海、汕尾、江门、阳江、湛江、潮州等沿海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各市也纷纷成立一级开发主体,积极招商引资,促成项目落实。

       据统计,今年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117.79亿元,全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475个,桁架类网箱3个。

       加快打造“粤海粮仓”,唱响“海洋牧歌”,在广东,一个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