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中心城区至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
实现清远南部与北部地区高铁相连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
12月11日,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本次规划范围为清远市域,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统筹考虑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粤东西北城市、省外、全国的连接。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01
到2035年,全面建成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面建成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高效可靠,运输服务更加优质便捷,统筹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全面实现“广清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有效支撑广清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位居粤北前列。
“半小时生活圈”:清远中心城区至广州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
“123交通时空圈”:以清远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清远南部区县城区1小时工作圈,联系深圳1小时通达;联系北部三连一阳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联系省内其他城市3小时通达。
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方面
清远将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方式,全方位形成水陆空联动的大容量、快速度、高效率、优品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总规模约2.4万公里。其中,铁路里程约56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约2.2万公里(高速公路约1520公里),管道网里程约590公里,航道网里程约430公里。
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方面
清远将全面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建设一批高效能、多层次、广覆盖的客货运枢纽,基本实现综合客运枢纽5分钟换乘,乡镇15分钟上干线公路,中心城区30分钟进入高铁站,港口1小时内换装。
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方面
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深入推广,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数字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绿色集约的客货运输网络全面构建,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交通发展与生态空间更加协调。资源空间利用更加集约高效,交通融合深度和广度迈上更高水平。人文交通建设深入推进,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望2050年,新技术、新业态加快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品质迈进。
02
推动清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
《征求意见稿》指出,清远将构建“三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新格局。严格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通道布局,以粤港澳——成渝和京津冀——粤港澳主轴为基础,紧抓广清永高铁建设机遇,全力打造清远“三纵三横”交通综合运输大通道,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基础支撑。其中,“三纵”指京港澳通道、广连通道、粤湘渝通道;“三横”指汕湛通道、汕昆通道、厦昆通道。
同时,打造交通南强北优双中心新格局。
以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清远西站至佛冈快速路、清远西站至英德快速路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市域融合核心区为中心,英德、佛冈为副中心的清远南部融湾发展区,抢抓“双区”“双城”发展重大机遇,全方位深化广清一体化,充分发挥南部地区毗邻湾区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清远抢当粤东西北融湾崛起排头兵打好基础。
以北部地区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站点、厦昆高铁(韶柳铁路)、三连地区快速路、韶贺高速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以连州为中心,辐射连南、连山、阳山的清远北部绿色生态发展区,充分发挥北部地区民族特色和旅游特色,为清远打造全省高质量民族发展区、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全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验区开好局。
《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推进纵向干线铁路建设,连接大湾区与成渝经济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清远南部与北部地区高铁相连。谋划推动横向干线铁路建设,实现清远北部横向轨道建设新突破。抢抓城际建设机遇,推动清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提高与广州、佛山、肇庆等湾区城市通行效率。强化支线铁路货运功能,推动货运铁路更高水平联通工业园区、物流集聚区、港口作业区,延伸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加强清远市南部组团和广州的快速联系,助力清远融入广州城市轨道网。
同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推动与周边机场合作发展加快融入广州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加快推进连州支线机场前期工作,谋划推动通用机场开展前期工作。积极拓展直升机、私人飞机、商用小型飞机等通用航空业务,加快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明确直升机起降点布点位置,优先完善枢纽建筑楼顶配套直升机起降点。
此外,结合清远境内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情况,推动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建设。完善铁路客运站场配套设施,推进既有铁路枢纽的升级改造。积极完善源潭铁路货运站物流枢纽功能,完善源潭站“公铁水”联运体系。积极探索铁路货运站场与区域产业互动,依托站场打造综合物流园区,促进多式联运专用载运设备、快速转运设备应用,推动公铁、水铁无缝运输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征求意见稿》,清远将推进公路运输枢纽转型发展。推动既有场站瘦身或改作公交场站,推动既有场站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客运枢纽体系。推动公路货运物流枢纽体系建设。
03
加强市域内南北地区交通衔接
根据《征求意见稿》,清远将多举措推进综合交通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加强土地、岸线、空域等空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清远主要客运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客运枢纽互联互通。推进铁路“四网融合”,打造高度融合的路网体系,统筹清远市区高速无缝对接干线路网,打造中心城区“15+30”交通时空圈。依托综合客运枢纽,打造联程联运客运服务体系。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为重点,优化清远港货物运输组织。
强化与广州公路网络互联互通,提高清远城区联接广州花都、从化的普通公路服务水平。打通清远与广州跨界断头路,全方位对接大湾区公路网建设标准。重点推动联通内地的高速铁路建设,增加清远出省通道。推进联通湖南、广西的高速公路建设。谋划推动联通佛山、肇庆的城际轨道开展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北江航道升级工程。加强市域内南北地区交通衔接,提高中部地区通道承载能力。
推动交通感知网络与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建设智慧新交管系统和交通运行管理平台。完善交通数据采集及接入、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出行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引入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构建路内电子停车管理系统。打造北江智慧航道系统,助力北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桥梁防撞系统在跨江大桥上应用。完善共享交通停车位,鼓励共享出行。大力推进公交科技发展,鼓励先进科技在公交领域的应用。
2023年12月5日至2024年1月4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期内,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提出对行动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单位意见应加盖公章,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个人意见应签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发邮件至qyjtj_ghk@gdqy.gov.cn。
信函:
邮寄至清远市人民二路13号交通大厦1011室(邮编511518),请注明:清远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课题组收。
来源:清远市交通运输局网站
整理/责编:郭晓琼
校对:付瑞怡
编审:田芳
编委:黄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