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自杀悲剧的发生?

南方+


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及时识别自杀信号,可以有效降低自杀风险。

哪些心理精神疾病容易引起自杀?

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自责自罪等表现,严重可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自杀大多发生在抑郁期,躁狂相时,因患者缺乏自制力和现实检验力,也容易出现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疾病的影响下,受幻觉、妄想等支配而自杀;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问题可引发家庭、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一系列问题,增加自杀风险;

除此之外,焦虑症、强迫症同样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体验,也会加剧自杀问题。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如何识别患者自杀信号?

自杀患者在自杀前大多会发出“求救”信号,只是有些患者会主动表达,有些患者会刻意隐瞒。

(一)言语。许多患者会主动表露出自杀意念,频繁讨论自杀问题,比如“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死了会更好”,对他人自杀身亡表示羡慕或者愿意效仿;还有些患者会用半开玩笑的态度说着自杀计划,觉得自己拖累家人等。这时候家属要格外留心,可能是患者在为实施自杀做前期准备或者试探。

(二)行为。有些患者会嘱咐和安排后事、写遗书、把心爱的或昂贵的物品赠送他人、有道别的表示,大量饮酒、滥用药物、购买自杀物品、甚至有不计后果的冲动、破坏性行为或自残行为等。有些抑郁患者在自杀前会出现行为的转变,有时可能是一些症状突然好转,比如一个自我封闭的抑郁患者突然主动参加社交活动,这其实是患者想借机告别,哪怕这个告别是只有患者本人知道单方面的行为。

(三)情绪。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绝望,但也有患者在实施自杀前情绪会发生突然转变,比如从情绪低落变得释然轻松,这是因为患者内心已经做好了自杀决定,不用再经历内心的矛盾挣扎。

怎样预防悲剧的发生?

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最主要的方法是积极干预、治疗,如果发现身边人存在自杀风险,要鼓励、陪同对方去当地的精神科专科医院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大多数人对于自杀比较避讳,但作为家属或亲友,当你认为患者可能存在自杀意念时,可以直接询问对方是不是有自杀想法,这样做并不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开诚布公的交谈,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痛苦,预防自杀。

当你觉察患者可能会实施自杀行为时,一定要收好可以利用作为自杀工具的物品(如刀具、电插座、药品、绳索等),高楼住户必须封锁对外的窗户与阳台,煤气开关另加锁,减少自伤自杀风险。最重要的是,独处为患者自杀创造条件,有些患者会在凌晨趁着家人熟睡时实施自杀。

此外,在和患者的日常相处中,可以适当运用心理干预的措施,比如主动倾听、热情关注,增加其社会接触,在短期内经常陪在患者身边为其提供心理支持,让患者觉得有人在乎,有人关心,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合理的宣泄,比如通过聊天或运动去宣泄内心的纠结和愤怒。

与此同时,采取坚决措施,迅速及时解决患者面临的难题,尽量使其摆脱引起生命危机的生活事件,即使暂时离开所处环境,脱离接触,亦有益处。此时个人或集体给予当事人的迁就、

宽容以及特殊的照顾都是应该的。

对于有高度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当采取强制住院措施,病房内应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以防自杀。

自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和痛苦。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人能参与到预防自杀、珍惜生命的活动中来。当身边的人有上述这样或那样的“倾诉”时,或许就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要及时给予帮助。如发现有消极言行,应建议他要尽快到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减少或避免自杀悲剧的发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医务部 常凤坤

健康医聊读者助手

健康医聊读者助手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