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秋冬相交之际,走进砚洲岛垦造水田千亩示范基地(二期),稻田一片金黄,微风拂过,稻穗摇曳,稻浪翻滚,稻香扑鼻,蓝天映衬下一幅丰收的田园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晚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机械力量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割穗、脱粒、排草、装车,一气呵成,为今年的“稻稻菜”轮作进行收尾工作,一片农忙景象。
广东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国海:“这片稻田引种的是高端水稻品种‘象牙香粘’,相比普通的杂交水稻,‘象牙香粘’水稻外形更加细长,入口香味持久。”
据悉,砚洲岛垦造水田千亩示范基地种植面积约1300亩,5天左右便可以收完,预计平均亩产800斤左右。
以往,晚稻收割完成后,土地就闲置等待来年春耕。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立足土地资源优势,砚洲岛垦造水田千亩示范基地采取“稻-稻-菜”轮作全程高效机械化栽培模式,促进一田多收,让冬闲田变成农民增收的“黄金田”。
“在收稻前我们就已经进行了油菜的播种,油菜不仅能供游客观赏,可食用,可采蜜,收获菜籽油,还能提升农田肥力,有效节约农民的种植成本。”卢国海介绍。
油菜进入盛花期后营养价值最高,油菜的茎叶、菜头根部通过机械化打碎后翻进土壤还田,经过20多天发酵就能转化为有机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这样不仅能提升水稻的品质,还能实现耕地高效种植、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砚洲岛垦造水田千亩示范基地还以“公司+合作社”形式规模化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结合砚洲岛人文历史文化以及当地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的创新融合,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产业发展蓝图,走出一条以“鼎砚洲”品牌化的稻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积极推进‘鼎砚洲’品牌化创建,通过线下体验门店销售,并拓展线上自媒体平台、直播等多种渠道销售。”卢国海介绍。通过“鼎砚洲”品牌大米的打造,以秀美农村稻田景观和特色品牌大米产品为载体,加速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有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途径。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鼎湖区大力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推动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丰富农民“钱袋子”,守护粮食安全底线,奋力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鼎湖特色“稻”路。
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钰滢 马凯勇
编辑:林雪莹
一审(一校):韦平
二审(二校):马凯勇
三审(三校):颜晓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