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

南方+

从全球范围内看,结直肠癌是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恶性肿瘤死因第二位。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

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经历5-10年的时间。这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在这5-10年的发展阶段中,通过筛查,检出癌前病变并切除,可以避免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以下是肠癌的典型发生发展过程。

1

40岁开始要考虑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是最适合人群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虽然全球多数医学指南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但最近几年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促使临床专家普遍认为,一般人群应在40岁之前开始考虑筛查;而对于高风险人群,筛查应立即进行;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在30-40岁进行筛查;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则需要从儿童开始筛查。那么,哪些是属于高危人群呢,《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里列出里如下量化问卷表。

1

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粪便隐血检查、肠道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肠道基因检测等技术为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在这些检测结果呈阳性时,通常会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因为,即使这些检测结果呈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结直肠肿瘤的存在。

全结肠镜检查,俗称肠镜检查,可以直接对全结直肠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肠镜+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全结直肠的肠壁、肠腔改变,并对有异常病变者进行及时处理。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肠道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肠镜检查的质量,如果肠道准备不好,病变漏诊的几率增大。在检查之前,受检者需要清空肠道并且禁食;检查过程医生需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子从肛门插入肠道内部,以便能直接观察大肠黏膜的情况。肠镜检查通过直接观察来做出确诊,早期病变可以进行微创治疗。根据病变的大小和形态,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旨在实现对病灶的完整切除。对于1-4mm的病变,活检钳可以完全钳除的,可以考虑使用活检钳钳除术,也可予圈套切除。对于直径超过4mm的病变,如果无法通过一次活检钳夹取完整,可以考虑采用圈套器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方法来处理。

有证据表明,高纤维、低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饮食以及规律的体育活动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许多研究证实,高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呈负相关,尤其是来自谷物和水果的纤维。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前后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另外,戒烟、限酒及控制体重等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郑权

健康医聊读者助手

健康医聊读者助手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