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建议教职员工、学生不带病上岗上课

国是瞭望
+订阅

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看直播>>

国家卫健委:针对当前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指导二级医院儿科“应开尽开”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应开尽开”,延长接诊时间,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米锋介绍,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部分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诊疗量增加的情况得到一定缓解。“从发热门诊、急诊整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全国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分流了部分患者,全国整体正常医疗服务没有受到影响。”

米锋指出,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强健康科普和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传播,降低感染风险。要继续做好疫苗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

国家疾控局:今年流感疫苗供应早、供应充足、重落实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病、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在会上表示,前期国家疾控局已经对推进流感等疫苗接种作出了专门的部署,今年的接种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供应早,从7月份开始,各地接种单位就已经陆续启动了流感疫苗的接种服务,早于流感流行季。

二是疫苗供应充足,提高提升了流感疫苗的供应保障能力。今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有了明显增加,现阶段可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三是重落实,多次调度部署,指导各地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积极推进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后续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流感等疫苗接种的需求评估,优化疫苗的合理分配,做到精准计划和使用,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疫苗的供需衔接,确保群众有苗可接种。”夏刚介绍,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各地通过做好预约登记,开展分时接种,延长接种周期,增加服务时间等方式,为大家提供及时便民优质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国家疾控局:若已出现流感症状且自行痊愈,仍建议接种疫苗

夏刚在会上表示,如果已经出现了流感的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后,还是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的症状,但是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是感染其他疾病,最常见就是普通感冒。”夏刚解读道。

此外,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疫苗则是覆盖了多种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如果感染上某种型别的流感后接种疫苗,依然能够发挥预防其他型别流感的作用。”夏刚提醒说。

中疾控:学生、教职员工建议不带病上岗上课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12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通常人员比较密集,而且内部相对封闭,是呼吸道传染病重点的防控场所和机构。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殊性,主要建议加强以下防控措施:

首先,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一是要尽早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该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二是要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比较低,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三是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建议不带病上岗上课,防止将传染病传入学校或者教室。

针对公共交通工具:一是要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保持交通工具内部的空气质量,要定期通风换气;二是要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建议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的风险,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疾控局:建议儿童在今冬明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Hib疫苗

除了流感疫苗,今冬明春还推荐打什么疫苗?针对上述问题,夏刚表示,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来讲,还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儿童而言,建议在继续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还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

夏刚提示,无论是免疫规划疫苗还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均要严格遵照预防接种规范的要求。流感疫苗一般在接种两周后就会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呼吸道疾病容易传播,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

夏刚表示,要科学佩戴口罩。如果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去医院就诊时,建议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详细可以参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毛巾等遮住口鼻。在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以及咳嗽或打喷嚏时,要及时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此外,日常还需要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并定期开窗通风。

中疾控:幼童、老年人尽早接种疫苗,避免前往密闭场所

当家中既有幼童又有老人,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防护事项?彭质斌在会上表示,幼童和老年人应该尽早开展新冠、流感疫苗的接种。同时,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幼童、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相对密闭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去,建议佩戴好口罩。

彭质斌说,此外,要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健康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同时要遵从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家庭成员中,如果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幼童和老年人,如果带着有咳嗽或者发热症状的孩子去就诊,要做好患儿和自己的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采写】南方+记者 刘长欣 

【后方联动】南方+记者 段江含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