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抗初老有点晚
18岁之后就开始衰老
抗初老越早越好”
“从20岁开始
皮肤里的胶原蛋白
就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
肌肤进入自然老化的阶段”
……
随着医美行业的火爆
不少商家将目光放在年轻人身上
在宣传时大肆贩卖
容貌焦虑、年龄焦虑
鼓吹“抗衰越早越好”
引得求美心切的年轻人
盲目做医美而忽视了其真实需求
“盯”上年轻人的医美机构
都采用了哪些宣传手段?
以容貌焦虑、年龄焦虑
吸引消费者是否合理?
机构大力宣称的
“抗衰越早越好”等广告词
是否存在问题?
将年龄与医美挂钩
宣称抗衰越早越好
近日,多家机构推荐“20岁出头做什么项目能够保持皮肤白嫩”的抗衰项目:有的推荐热玛吉;有的推荐超声炮,并称“这款是最火爆的”;只有一家介绍道,“20岁出头暂时无须做医美抗衰项目,建议平时做好护肤”“医美方面可以考虑做一些基础的嫩肤和注射补水项目,过四五年再进行抗衰”。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一些医疗美容广告发现,有许多广告宣传“抗初老”“抗衰要趁早”,大部分产品对“抗初老”的定义是20岁到25岁,有的甚至低至18岁。
一些商家用常见且宽泛的皮肤状态来定义“初老”:“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可以把抗初老提上日程:素颜时,脸部毛孔粗大、干燥暗沉、没有光泽;胶原蛋白流失,皮肤摸起来松弛、没有弹性;做比较大的表情时,有鱼尾纹、抬头纹、眉间纹等。”
不少人认为这种宣传存在问题。“罗列的这些症状,普通人基本上都有,就算没有,在这种暗示下,也会感觉自己有。20多岁就采取大项目抗衰,那么30岁、40岁怎么办呢?有黑眼圈应该早睡觉、健康饮食、调整生活状态,而不是去打‘熊猫针’(一种解决眼周色素暗沉、眼周填充的医美项目)、做各种眼周抗衰项目。”山东济南的王女士说。
▲高岳 制
“20多岁的年轻人过度抗衰是不可取的,人的衰老是由端粒决定的,在年轻的时候本身不存在衰老的问题。现在一些年轻人抗衰主要是在医美机构的忽悠下,对衰老抵触进而产生焦虑情绪,过度抗衰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山东省枣庄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女士说。
低价吸引年轻顾客
多重话术诱人下单
除了用“抗初老越早越好”诱导年轻人消费外,还有一些医美机构打出“低价”“超低价”吸引年轻人走进美容院。
不久前,北京市一家医疗美容医院在“双11”期间推出各种低价促销活动,前来核销的顾客络绎不绝。
25岁的张芸(化名)就是其中一员。“我在社交软件上看到这家医美机构的促销活动,价格很吸引人,七八个项目加在一起共99元,平均每个才十几元,就按照说明付费并在开始核销的第一天到店核销。”张芸说道。
在大堂等待近半个小时后,张芸终于被喊去核销,但核销只是“开始”。
因自己皮肤属于敏感肌,她曾认为自己并不适宜做医美项目,本次消费原本只是想“薅羊毛”,结果反而贡献了业务量。“我想先核销99元的卡,回家问问朋友再决定要不要加购。但店员告知我优惠机会只有一次,而且仅当场在店消费享有,‘这价格是真心优惠,错过太可惜了,可能要再等一年’‘这些都很适合敏感肌,现在起步对你不算晚’。最终,我花了3000多元办了两种项目。”
“低价促销吸引的大多是学生党等几乎从未接触过医美项目的年轻人,放眼望去,当天有80%的女生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一些。有些年轻人余额不多,要使用信用卡支付款项。”张芸说。
▲来源:摄图网
张芸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以“医美”“低价”“贩卖焦虑”等关键词多重检索发现,不少年轻人被低价医美项目吸引,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
例如,一消费者投诉称,店家在某购物平台发布低价套餐引流,用团购链接“钓鱼”。消费者被商家在平台上显示的低价吸引,到店后,主管称“暂时没有可以提供服务的美容师”,未提供消费者所购买的服务,却向其推销各种其他医美项目。
▲来源:新华社
“医美机构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后,变相要求加钱、升单的行为有欺诈、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之嫌,表面上让利给消费者,实际中可能存在隐性收费或者线下推销等,提升客单价、增加收入。”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中臣说。
专家:18到20岁只需做好日常保养
医美治疗没有必要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吴振华表示,像一些医美机构使用“初老”概念宣传,甚至制造“容貌焦虑”诱导年轻人的做法,与广告法以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内含的价值导向相背离,也容易被认定为是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吴振华称,这些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不仅是心灵上,也可能在做医美的过程中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低价引流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好像占便宜了,进去之后商家的各种推销让你招架不住,最后冲动消费。这些都是套路。”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苑辰坦言,18到20岁这个年龄段只需要做好日常保养,紧致类医美治疗没有必要。这个年龄段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一般是痘痘和因出油多导致的毛孔粗大。
从日常护肤的角度,苑辰有三点提示:温和清洁,但要注意清洁到位;做好基础保湿,不要叠加太多成分,产品叠加太多会堵塞毛孔;做好防晒,减少光老化,肤质就会得到比较好的保养。
强监管把好资质关
整治医美广告乱象
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方梓楠认为,“25岁抗初老”等类似广告语涉及广告宣传的导向性问题。医美商家当然可以为年轻客户提供服务,但建议更多地从正面宣传着手,应慎重使用制造观念冲击的方式。
“鼓吹应从25岁甚至更低年龄开始抗老,甚至人为发明‘初老’的概念,不免有制造容貌焦虑之嫌,本身与广告法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等内含的价值导向是相悖的。”方梓楠说道。
方梓楠提到,针对医美行业“过度”支持甚至怂恿年轻人医美的现象,监管部门可在以下方面着手工作:
01
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对于无资质提供服务、超范围提供服务、擅自使用未经报批药物或术式的个人及机构予以严厉查处;
02
针对互联网上医美营销信息的泛滥,应制定更为细致的监管政策,为划分正当宣传与非法广告提供制度工具;
03
严控网络大V通过“亲身体验”“女性成长”“养生心得”等方式变相发布医美广告、制造容貌焦虑、提供医美中介服务的乱象;
04
紧抓重点领域,全方位严管医美服务、宣传向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群体蔓延的现象。
不可否认,姣好的容颜确实是一个加分项。但是,好看本就没有标准,漂亮无法被定义,颜值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我们不要因为追求遥远的星河,而忽视了自己身上的光亮。
美从来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力、学识和内涵才会愈久弥香,成为永不褪色的“魅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