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内科团队针对一名七旬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冠脉堵塞血管的部位、形态等特点,心内科团队在术中使用了一种“自灌注药物球囊”对堵塞部位进行扩张成形(俗称“通波仔”),取得了理想的血管再通效果,该例手术是广东省内首次采用自灌注药物球囊对堵塞的血管进行再通手术。
➤ 患者病情介绍
77岁的患者钟阿姨,自身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也有血脂偏高的情况。半个月前反复出现胸闷、胸痛不适等症状,在活动或是劳累后尤为明显,并且还伴有气喘,不过休息后都可以缓解。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且发生频率愈发增加,患者无法忍受不适于是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心内科团队考虑钟阿姨是冠心病,至少有一条以上的心脏血管出现了严重堵塞。随即给钟阿姨用上了冠心病的标准用药,完善术前准备后,对其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心脏血管的堵塞情况,检查结果显示血管堵塞明显。
▲左回旋支近段明显狭窄
▲可见前降支的粗大分支
—对角支开口明显狭窄
➤个体化评估,制定精准化诊疗策略
心内科介入手术团队经过周密的讨论,考虑患者一方面多根血管堵塞严重,血管亟待接受手术开通;另一方面年龄较大,合并症多(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若在堵塞的病变植入冠脉支架,则需要接受1年的双联抗血栓药物治疗,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并且钟阿姨有2处堵塞的部位处于血管的分支开口,植入支架并非最好的选项。经慎重的研判,心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冠脉药物球囊(球囊对堵塞部位进行扩张,表面的药物在扩张过程中会释放到血管中,减少以后再堵的机会)处理血管的堵塞部位,而无需植入支架。
然而,药物球囊对血管的扩张过程通常需要60-90秒,这样球囊上的药物才能充分让血管吸收,而这段时间中血管是属于血流阻断状态,容易造成心肌缺血。患者的病变血管都非常粗大,难以耐受长时间的缺血状态。
▲分别用自灌注药物球囊对堵塞病变
进行长时间扩张,未造成心肌缺血
▲堵塞病变消失
为此,心内科团队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自灌注药物球囊”(在扩张过程中,球囊自身带有微通道可令血流通过,因此扩张过程不会引起心肌缺血)对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治疗。经过手术,钟阿姨的所有堵塞血管均得到开通,恢复了理想的血流。本次手术为广东省内首次开展自灌注药物球囊完成冠脉再开通!
▲心内科介入手术团队成功完成
广东省首例自灌注药物球囊介入治疗
随着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技术和器械的飞速发展,心内科医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利刃应对冠心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病情愈加复杂的状况。对于不同的病情特点,心内科医生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化差异,从而采用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使冠心病患者得到精准化的治疗,也为冠脉介入手术进入“无植入时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家简介
张惠琪
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1992年毕业于现广东医科大学,先后于2005年和2013年两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介入手术诊疗。参与多项科研立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获得2021年“南粤好医生”、2021年“河源好人”等省市级荣誉。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罗德谋
广东省人民医院派驻心血管内科专家
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余年,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熟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和心脏重症的诊治。曾作为主要执行者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包括SCI、国内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作为编者参与编写2022年欧洲心血管指南解读、冠心病介入诊疗等教材。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二下午
图/文:罗德谋
编 辑:裴雨 陈旭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