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新路子,“一镇一策”激发县镇村万千气象 | 和平“百千万工程”一线探访②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今年以来,河源市和平县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加快绿色崛起工作要求,以“和平处处无闲人”的精气神,激情担当、奋勇争先,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为便于读者认识、了解和平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最新成效、进展,南方+河源新闻部携手和平县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和平‘百千万工程’一线探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浰源镇充分利用水质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阳明镇挖掘王阳明文化的历史内涵,传承和弘扬好王阳明文化;东水镇美丽圩镇、东江画景、大坝古村落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

阳明公园(阳明博物馆)。  图片来源:和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镇能量”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和平县以镇为纽带,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打造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立足各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圩镇发展,制定“一镇一策”,扎实推进乡镇建设,助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上陵镇是“毛竹重镇”,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基地。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助力减少塑料污染。

今年以来,上陵镇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坚持做活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下“竹”功夫,做“竹”文章,“竹”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目前,上陵镇有毛竹资源面积约12万亩,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共有集体经济组织303个,其中经济联合社17个,经济合作社286个,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竹制品加工企业就业,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今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423.3万元,同比增长84.5%。

和平县热水镇获评“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  图片来源:和平融媒

贝墩镇强化联城带村功能,按照“三步走”的工作目标,聚焦农业产业、民生项目、乡风文明建设,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实效。走进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贝墩精深加工区,生产车间里热气腾腾,豆香弥漫,工人们正从煮浆槽前捻起一片刚成形的豆膜,晾到竿上。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贝墩精深加工区项目主要经营腐竹加工产业的科研、生产及销售,基地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建成10万平方米的厂房。该项目拥有全自动生产线10条、传统生产线100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可带动2000多人就业,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产业格局。

联城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和平县热水镇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发展理念。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镇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立足温泉康养特色镇的定位,明确了“以美丽圩镇为中心,以热龙温泉度假村、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为两大发展引擎,聚力打造康养福地、民宿基地、农旅高地、红色阵地”的“124”(一中心、两引擎、四个地)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文化、生态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村于一体的大型温泉产业集群旅游区,推动“温泉之乡·康养热水”高质量发展。

德福农业组培实验室(种业基地)今年正式运作,可实现花卉苗木、作物种子、瓜果蔬菜等优质无菌种苗培育。图为工人进行种苗培育作业。  王嘉豪  摄

此外,和平县5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公白镇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镇高标准推进,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大坝镇以“古树缘”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创新性开辟了田园花海、儿童游乐、亲子采摘和研学实践等特色园区项目;公白镇大力发展以德福农业企业为主的花卉小盆栽产业,与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累计获得17项实用新型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长塘镇有序推进“特色产业百千万亩”计划,促进美丽圩镇扩容提质,以特色农产业、绿色生态环境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实现长塘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平正以推进“百千万工程”激发县、镇、村万千气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策划】魏金锋 朱景优

【采写】南方+记者 黄敏立 王嘉豪 通讯员 陈鸿辉 陈颖丹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