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莲花城
会说话
在广州番禺的莲花山,
有一座藏匿在山林之间的古城
——莲花城。
这座古城池历经300多年的风雨,
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
如果莲花城会说话,
它会将阅尽的历史变迁
和世事更迭一一倾诉,
会将镌刻的城池印记
和过往旧事和盘托出。
一起听听莲花城的精彩故事。
你好,我是莲花城
大家好,我是一位历史的低语者,我的名字叫莲花城。
如果有机会,你会在莲花山的东北角处看到我,我是由无数石块和砖块建成的。
从上往下看,我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山巅,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我的身高5.66米,厚4.2米,占地约18亩。
在这里,你们不用去历史古都也可以看到充满古韵的古城墙,城墙呈环形堡垒状态,四周有茂密的树荫包围,漫步在古城墙上,不仅可以远眺狮子洋,还能看到莲花塔等秀美风景,广阔的视野饱览周边景色。在这里,你们还可以见到莲花阵的历史重现,它参照了诸葛亮的八阵图和圆明园仿建的,砖墙代表士兵,有点像迷宫,这是一种古老的军事阵法,如果走到这里,记得要体验一下那个时代的战争智慧。
历史上,我是城池的守护者
在清康熙三年 (1664年),我作为军事要塞被建造起来。那时的我,年轻而充满活力,尽管我不如北京古长城那般雄伟,也不及南京古城墙历史悠久,但我在历史长河中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英勇与智慧。当时的莲花山并不像现在这样宁静祥和,而是时刻警惕着外敌的侵扰。
为了抵御东南倭寇和台湾郑氏反清复明势力的进攻,以及防范内外勾结,我应运而生。因我的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可远控虎门,近制狮子洋,故有“府城捍山”之美誉。我身边一直有兵勇驻守,曾经,我的城内有墩台、垛口、马步道等用于瞭望、巡逻及防御,城外有烽火墩及炮台,还配备了国产前镗火炮20门。
我是清朝“海禁”的历史遗物。1661年,清顺治帝下旨严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远离海岸,实行海禁,阻断沿海居民与倭寇、反清复明势力的勾结。当时,番禺知县彭襄向茭塘、沙湾两司摊派材料和劳工,从内迁而荒废的民居上拆卸砖石,砌城墙,建墩台,修营房。为了防止海禁政策的松懈,我作为一道防线,主要责任就是守护好这片城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外貌虽然有所改变,但我的精神依然如一。
岁月里,我刻满历史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上也刻满了历史的痕迹。鸦片战争时期,我又见证了一段英军侵略者侵略、侵占香港的屈辱历史,这些过往的历史事件又让我增添了几分厚重和神秘。
1841年,清政府的钦差大臣琦善在我这里与英军代表义律就割让香港等问题进行秘密谈判,最终谈判未果。后来英军的坚船利炮沿着珠江口一路北上,1842年清政府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十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我见证了番禺红巾军进驻莲花城,开展反清复明运动。
在沉默的岁月里,我也曾历经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然而,我始终坚守在这里,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风雨后,我重新焕发出光彩
历经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我那朱红色的两扇大门上,左右各镶嵌着九九八十一颗鎏金色门钉,庄严而威武。这象征尊贵和权力的每一颗门钉,都是我坚守历史的印记。然而,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曾历经沧桑,几经波折,才得以重生。
1983年,那时的我,城墙很多地方坍塌,一片破败景象,是国家的关怀与支持,让我重新焕发出光彩。如今的我,城墙高大完整,墙头上垛口密集,八面五彩仿古战旗高耸在墙头,在风中猎猎作响,很有气势。我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岁月流转,我见证了清朝的辉煌和衰败,也见证了莲花山的岁月沧桑。
在清朝的盛世时期,莲花山上的军事据点一直是我坚守的阵地,我承载着保卫家园的重任。而在清朝衰败时,我目睹了那些贪婪的侵略者在我这里寻找未知的宝藏,也见证了那些普通的百姓在我这里辛勤劳作,以及那些伟大的文化在我这里繁荣发展。我身上的每一块砖石、每一道刻痕都在讲述着过往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人们的智慧与勇气、悲欢与离合。
新时代,我承担起新的使命
1983年,我被公布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又有了多个新身份——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
1987年,国家旅游局为了丰富我的旅游内容,还在我这里仿制了一座清兵营,有夫妻帐、将军帐、娱乐帐,真实还原了清朝兵营的场景。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我的内部还增设了海防历史馆、海防现代馆、历史展览馆三大展馆。在这里,拥有详实的图文资料和丰富的文物陈列,我会向你展现曲折厚重的中国近代历史,展示中国海防从明清“迁界禁海”到洋务运动,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到建设海洋强国向海而兴的宏伟蓝图。
听完了我从出生到现在的自述,是不是已经对我了解一二了?是的,我确实有十分曲折的历史,但是这样的历史只要你想了解,我一直都愿意讲给你听。存在于我砖瓦之间关于前世的记忆我会一直铭记,过去的荣辱已经深深扎进我的根里。我虽然是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但是我更希望在你们的保护下“活”起来,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一起创造莲花山更辉煌的未来。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