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非遗新力量,“种子计划”成果亮相广东省文化馆

南方+ 记者

12月9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共同协办的202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系列活动成果展和汇报会在广东省文化馆举办,集中呈现了活动的实践成果。

此次种子计划系列活动包括“非遗潮青年”和“非遗小记者”两大板块,为青少年群体深度参与非遗传承搭建起新平台。

非遗潮青年系列活动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非遗讲座,与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非遗传承基地实践的“一进一出”培育模式,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高校师生的深度交流,推动青年大学生积极传承保护非遗。暨南大学等五所高校重点围绕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非遗代表性项目,邀请10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共计60课时非遗主题讲座,累计参加在校学生超2000人次。

同时,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等在校学生组成非遗社会实践队伍,分别前往广州市、佛山市、潮州市、清远市非遗工作室实地实践,对广彩瓷烧制技艺、佛山木版年画、潮州木雕、瑶族扎染等13个广东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深入实践学习,参加人数共589人次。

青年学子通过非遗研习,进行创新设计,创造出355件新作品,其中53件作品在成果展中展出,呈现出不一样的青春活力。

非遗小记者系列活动通过“训练营+实践营+直播营”模式,使众多少年从小记者视角欣赏非遗、体验非遗、传播非遗,从而增强小学生群体对非遗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四期非遗小记者通过训练营活动,学习了非遗基础知识与记者基础知识,并且在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江门市参加实践营活动时学以致用。最终20名非遗小记者脱颖而出,获得参加直播营资格,其中12名于12月2日参与了第一期直播营。

据介绍,本次“种子计划”系列活动是首次举办,致力于为青少年群体搭建深度参与的平台,培育和储备非遗传承人才梯队,未来该计划还将持续开展,凝聚更多青年力量,推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南方+记者 杨逸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