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大洞镇:激活发展能量,奔向“镇”兴之路

南方+ 记者

“迟菜心上市咯!”

初冬阳光正好,在英德市大洞镇苗花村围仔组迟菜心基地,百亩菜心绿意盈盈、叶肥苗壮,村民们将菜心采收后晾晒,制成菜干,打造成当地特色农产品。“多亏镇党委政府、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和村党员干部的努力,让我们村整合了100亩撂荒地种植菜心,把丢荒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苗花村党总支书记林东树说道。

今年以来,大洞镇坚持党建引领,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美英德生态建设等工作,不断探索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带动

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文明村镇百业昌,党的领导有良方,因地制宜出谋策,乡村明天更辉煌……”近日,在大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飘出阵阵韵味悠长的山歌,这是大洞客家山歌爱好者廖扬水正在录制山歌视频。与往日不同的是,这次的山歌不再是平日的深切情歌对唱,而是推进和美城乡、倡导文明新风的“文明”山歌。

大洞镇以客家山歌文化为纽带,将党的最新政策“干货”第一时间送进百姓家门口。

大洞镇群众多数是客家人,许多群众热爱唱山歌、喜欢听山歌。近年来,大洞镇以客家山歌文化为纽带,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推出山歌+党课、山歌+乡风文明、山歌+法治宣传等“山歌+N”形式,将党的最新政策“干货”第一时间送进百姓家门口。

推行“山歌+N”是大洞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之一。

地处粤北的大洞镇是山区镇,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基本是老人儿童。“要想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更好发展,就必须牢牢抓紧‘百千万工程’的契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大洞镇党委书记赖优学说道。

大洞镇聚焦重点工作、关注问题短板,坚持抓理论学习促党性修养提升、抓业务培训促综合能力提升、抓廉政教育促工作作风转变,通过开展“三抓三促”主题常态化举办干部大讲堂,不断提升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岗位技能,引导镇村干部以过硬本领、优良作风、扎实成效为大洞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在今年初举办的“三抓三促”干部大讲堂第一讲上,赖优学围绕“十个思考”进行授课,要求全镇干部、各村(社区)党组织要脚踏实地发展特色产业,真抓实干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把学习的成效转换为工作动力。

大田村发展红薯种植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通过加强抓党建,大洞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如大田村推进百亩麻竹笋种植项目、红薯种植项目;龙潭村把扩大水果木瓜种植基地面积作为年度“书记项目”;苗花村打造了百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乡村发展迈上“新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

土特产融入大市场

产业是大洞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大洞镇坚持“一村一产业”,联合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对各村(居)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评估,“量身打造”龙潭村水果木瓜基地项目、大田村连片番薯基地项目、苗花村迟菜心菜干加工项目、麻蕉村粉葛种植项目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带动村委增收、村民就业的同时,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开展种植,形成了“做好一项产业,带动一片就业”的良好示范效应,让当地农业产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苗花村打造迟菜心干加工项目。

2022年,在大洞镇党委政府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苗花村发展试种20亩迟菜心菜干加工项目。广州市增城区驻英德市大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吴仲均介绍,苗花村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山泉水资源丰富,土壤和环境都非常适合迟菜心的种植。同时,工作队发挥资源优势,与增城正旭农业科技园签订菜干长期采购协议,确保稳定的销路。

“现在村里的菜干逐步上市,我们都不愁销路,全部供到增城区的农业公司。”苗花村党总支书记林东树说,去年试种的20亩迟菜心项目销售额约6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渠道。“今年我们坚定了种植信心,将规模扩大至100亩,力争实现每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成为大洞镇乡村振兴的明星产业。”

此外大洞镇还围绕清远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村(居)种植丝苗米,整合苗花村131亩水田打造丝苗米种植基地,引进企业保底收购,加速推进大洞镇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1393亩,打造麻竹笋连片种植示范点。引导本地麻竹笋企业英德金丰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该公司在大会上与3家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订单金额超100万元。

植厚绿色底色

立足定位建设绿美康养大洞

近日,大洞镇党委书记、镇第一林长赖优学带队到庙坑村开展巡林工作,带头履行林长职责。他介绍,今年以来,大洞镇立足“生态文化强镇”定位,突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林长制,以绿色生态赋能“百千万工程”。

大洞镇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

地处英德市西南部的大洞镇森林覆盖率达88%,森林资源丰富。为守好这一片“绿”,大洞镇以林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六大行动”,构建了以“一长三员”(村级林长、村级监督员、村级执法员、护林员)为主干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对全镇森林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例如我们全面摸排当地树龄在80-100年的古树,并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守护‘绿色乡愁’。”赖优学说道。

走进大洞镇黄沙村竹之谷营地,四周竹山环绕,涓涓溪水从远处流下,风景怡人。2022年,大洞镇还利用大洞生态美、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引进竹之谷营地项目,发展“森林+”新业态。

“来这里打造乡村游+营地项目,主要是看中大洞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另外,项目所在地距离高速出口仅15分钟车程,十分便利。”竹之谷营地负责人罗兴发表示,第一次来到大洞镇,第一感觉就是满眼的“绿”与“美”,很符合他打造亲近自然旅游项目的想法。“现在营地正在试运营,希望有更多群众能够来到大洞,感受当地的绿美生态。”

12月6日,驻大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陈润钦刚与阳山县南岭瑶山瑶灵芝专业合作社对接完灵芝种苗培育事宜,便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龙潭村的林地查看种植环境。

“大洞镇最丰富的条件是森林资源,发展灵芝种植等林下经济十分合适。”陈润钦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龙潭村与黄沙村共同出资6万元试种5亩灵芝。这批灵芝将在明年2月下旬种下,培育期为4个月,管理经营好的话当年可收回成本,在第2-4年的生长期基本可以达到纯收益。

大洞镇积极开展义务植竹活动,助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让绿色动能全面释放,已经成为大洞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共识。”赖优学表示,下一步大洞镇将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圩镇、各行政村(居)、村小组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协同构建“林和居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村庄绿美环境,努力提高村庄绿化经济效益,协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绿色产业发展。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罗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