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节点,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丁戈隆东

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成功举行。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本次会晤也是双方领导人时隔3年疫情后再次举行线下会晤,意义重大、备受关注。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参会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国务院总理李强同欧盟两位主席共同主持会晤,凸显中方对发展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

05:53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一)

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年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双边贸易额增长6倍,双向投资增长5倍多,当前中欧平均每天贸易额达23亿欧元,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今年12月1日起,中国对6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其中5国是欧洲国家,赢得很多欧洲国家民众点赞。

事实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中欧关系具有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二)

近年来,世界局势陷入动荡变革期,各地冲突频发,一些矛盾分歧也被放大。

客观来看,中欧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分歧实属正常,但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只要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就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分裂和对抗。

这次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就事关中欧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以及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双方重点关切、全球治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坦诚交换看法,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反对“脱钩断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

用好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探讨建立中欧关键原材料预警机制,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

同意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加速恢复航班和人员往来……

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媒体预展上的比亚迪发布会现场。新华社

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媒体预展上的比亚迪发布会现场。新华社

双方发出了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建设性和稳定性。

(三)

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匈牙利布达佩斯拍摄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内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货柜。新华社

匈牙利布达佩斯拍摄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内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货柜。新华社

双方都支持多边主义,同意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携手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取得积极成果;同意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解决乌克兰、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携起手来,借鉴和传承过去20年发展经验,理性审视彼此,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进展,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发展好中欧关系,直接关乎双方人民利益,也关乎世界繁荣与安全。回顾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过的20年历程,虽经波折,但始终保持向前发展势头。

站在承前启后的新起点上,中欧双方要发挥好领导人会晤和五大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更多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加强互利合作和多边协调,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建设性、互惠性、全球性,为亚欧大陆以及世界繁荣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