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服务贸易枢纽节点
上海的服务贸易规模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总体方案》发布后,上海将如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推动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在吹风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华源表示,《总体方案》为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上海将抓好落实,释放服务带动效应,推动高质量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球服务贸易枢纽节点。
华源表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从体量上来讲,上海服务贸易的规模一直是居于全国各个省市的首位,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规模大。截至2022年底,上海的服务进出口共实现2454.5亿美元,这个数字占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9.5%。二是结构优,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的数字服务进出口超过了千亿美元,这个数字占全国数字服务进出口的29.8%。三是创新实践比较多,上海共有13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举措被国家评选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予以复制推广。
据介绍,服务贸易具有跨边境、跨领域、多样性的特点,更多地依赖于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在全球范围看是跨境规制最集中的一个领域。“这次《总体方案》涉及服务贸易的相关部分,我们感到内容丰富、开放度高。”华源称,下一步,将重点聚焦三个方面来更好地推进和实施。
一是聚焦关键领域,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数字贸易三大领域,深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结合制度型开放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二是聚焦产业融合,特别是结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上海金融产业发达的这样一些特点,进一步深化各项开放措施的落地落实,更好地回应服务贸易领域相关企业的关切。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从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的实际出发,加快探索《总体方案》中有关跨境电子支付等多个相关数字规则治理领域的重点任务,为经营主体开展服务贸易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商务部:试点过程中需要制定新政策的,将在一年内完成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在吹风会上介绍,《总体方案》出台后,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同上海市一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他提到,对确需制定具体意见、办法、细则、方案的,都将在一年内完成。需要调整现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上海市政府一道按法定程序办理。
唐文弘表示,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要求,商务部将支持指导上海自贸试验区及时总结评估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对于试点效果好、风险可控的试点措施,将适时向其他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
商务部:《总体方案》将为数字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数字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在吹风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表示,《总体方案》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聚焦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技术应用、数据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将为大力促进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数字产业、数字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是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率先制定重要数据目录,指导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出境风险自评估,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通过认证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研究完善接轨国际的数字身份认证制度。支持可信、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建立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道德和治理框架。
三是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共享数据,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支持探索开展数据交易服务,创建数据要素流通创新平台,制定数据、软件资产登记凭证标准和规则。试点扩大政府数据开放范围,鼓励开发以数据集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
四是加强数字贸易交流合作。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举办数字中小企业对话会,搭建中小企业参与数字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健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常态化监管制度,促进竞争政策信息和经验国际交流。
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朱民在吹风会上介绍,扩大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是《总体方案》赋予上海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供有利条件,将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和产品面向国际的服务水平。
特别是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将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此外,还将加大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人民币计价的跨境资产转让品种、开展国际商业保理业务,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国际市场展业活动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商务部:上海自贸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三大创新
此次《总体方案》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具体有什么创新和突破?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将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推动深层次改革、以更广领域试验探索助力高质量发展。
唐文弘表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是《总体方案》赋予的重要任务,既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主动作为,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实际行动,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将惠及世界。总的来看,有三方面的新创新和新突破。
第一,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这次试点主动对接高标准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率先构建与之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在货物贸易领域实现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在服务贸易领域深化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在数字贸易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知识产权领域提升全流程保护水平,将有力促进商品、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自由便利流动,增强对国际商品和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
第二,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推动深层次改革。近年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从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边境”规则拓展至更广泛的“边境后”规则。这次试点的80条措施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边境后”规则,主要包括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实施高水平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通过开展深层次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内重点领域改革探索路径。
第三,以更广领域试验探索助力高质量发展。唐文弘表示,这次试点着重聚焦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培育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贸易数字化、优化贸易管理方式等重点问题,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这将有利于打通前后端、上下游、各环节,实现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赋能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加快推进试点措施落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在吹风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条款,在今年6月首批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基础上,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制定了《总体方案》,共聚焦7个方面,提出80项措施,主动全面对接高标准规则,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包括加快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动相关“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内容。
唐文弘说,下一步,商务部将与上海市一道,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试点措施落地实施,尽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南方+记者 赵晓娜 王诗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