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骗年轻人,新式军大衣是真的帅

深圳共青团
+订阅

近日

“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话题

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热潮

事件源头

是一群大学生裹着军大衣

笑着走进教室的视频爆火网络

被百万网友围观点赞

同时也带红了军大衣

相较此次刷屏的老式军大衣

如今部队官兵穿的

21式作训大衣和07式军大衣

可谓“顶流制作,功能强大”

一起来看看吧

解放军的作训大衣

不仅毛领设计更保暖

而且帽子设计更抗风

除此之外还有

可拆卸式羽绒背心

武警部队21式作训大衣

在腋窝处有

别出心裁的弹力设计

袖口的设计看上去很保暖

来吧!展示!

军大衣上身实拍来了

↓↓↓

身着07陆军官温区棉大衣的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学员

身着21式作训大衣的陆军战士

正在岗亭中站岗

身着21式作训大衣的

西藏军区陆军某合成旅战士

身着21式作训大衣的

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战士

在码头站岗

身着21式作训大衣的

海军某部战士

身着07空女棉大衣的

空军航空大学学员

面对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

身着21式作训大衣的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战士

武警西藏总队拉萨支队战士

身着07式礼宾大衣

在布达拉宫广场前换哨

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

两名战士身着21式作训大衣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三支队战士

身着07武警士兵冬常服大衣

在长安街执勤

穿上军大衣的TA们

是不是非常英姿飒爽呢

其实军大衣起源于军队

天生就带有一种

英勇、刚毅的气质

在内蒙古

有这样一些照片

向我们讲述着

他们与军大衣的故事

坚守

下图中穿着军大衣的是宝音德力格尔,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镇派出所教导员。他管辖着1672平方公里的辖区,是中国“管得最宽”的片警。

在这个“春天一身沙,夏天一身泥,秋天一身蚊,冬天一脸霜”的戈壁草原上,他坚守了二十多年,成为辖区牧民最信任的人。

二十多年来,宝音德力格尔就是这样穿着军大衣,骑着摩托车,每月深入辖区二十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走访牧民15余万人次。累计行程120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30圈。

2018年,宝音德力格尔的事迹被拍成《片警宝音》,成功塑造了一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平凡得让人落泪”的社区警察形象。2023年《片警宝音》 获评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

在宝音德力格尔事迹展览馆里,这件军大衣就挂在衣架上,它就像戈壁上的石头,被风打磨得破旧,但只要走近,就能感受到它直抵人心的温度。

情怀

一位赤峰市的小伙当兵两年退伍回家后,大热天在家里穿军大衣舍不得脱下。脱不下的军大衣,或许是小伙对军旅生涯的不舍,或许是那份放不下的责任。

没错,军人,是退伍军人多年始终铭记的身份。他们曾怀着一腔热血,手握钢枪,保家卫国。而今,他们在渐渐老去,但军大衣始终是他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怀。

赵书胜,1973年退伍。一件他当兵时穿了整整五年的军大衣,四十多年来,一直被他装在柜子里。

赵书胜不怎么舍得穿,但他却记得这件大衣每一个掉了又缝上的纽扣,每一个破损又补过的衣角,每一处陈旧却温暖的厚棉。天越冷,这件军大衣越在他心里翻腾。

一件军大衣,是这位69岁的农村老人内心深处的寄托,是他永难割舍的军人情怀。

一件挂满勋章的军大衣、一辆装满垃圾的手推车、一名灵魂永不凋零的老兵——任明德。

“北疆楷模”任明德老人,从军30年,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身经百战,功绩显著。1977年,因在部队巡防时出车祸而导致腰椎间盘断裂,任明德从师后勤部副部长回到老家通辽市,当起了社区志愿者。

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陋平房,孩子们靠打工维持生活。前半生为国,后半生为民。挂满勋章的军大衣,挺起的是军人的风骨,也是军人的情怀。

责任

除了老式军大衣,还有一种“军大衣”在替我们守护着这片北疆大地。

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兴安盟阿尔山地区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长年担负中蒙交界近百公里边境线的守防任务。

这里有远离喧嚣的孤寂,有冰封雪裹的漫长寒冬,还有如樟子松般扎根在这里的绿色身影。

他们的军大衣是“铠甲”,守护着辽阔的北疆大地。他们是边防战士,像漫山遍野的樟子松一样屹然挺立,扎根在哈拉哈河畔,为北疆稳固站岗放哨、奉献青春。

坚守、情怀、责任

不论是什么样的军大衣

象征的都是坚韧与奋斗

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更是一种精神的交融

它的性价比

不仅体现在物美价廉

更体现在那份历史的沉淀

和故事的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