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落地,推进茂名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11月24日,我校举办了“双新”暨校本研修省级示范校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高州中学、信宜中学、化州一中、电白一中、十六中、十七中、省实茂名、华师励儒、高州三中、茂名四中等多所兄弟学校来校参与研讨,共谋双新教育发展,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研究部的相关学科教研员也到校指导,活动得到大家的热烈反响。
此次活动为期一天。上午为分学科活动,共展示14个科目共17节课程。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的“同课异构”和其他学科的“双新”示范课。除了课程,还有评课交流、学科研讨和学科微讲座等内容。下午为全学科的通识性讲座。
语文
我校拜书婷老师和阳江一中曾子凌老师展示“同课异构”课:《当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诗词群文阅读》。这两节课充分挖掘不同层次的高一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方面的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潜能,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坚韧意志,乐观超脱的胸怀品格。
市语文教研员吴玉梅老师、各学校代表老师进行点评与经验交流。
数学
我校牛美心老师和高州中学的夏孙明老师展示“同课异构”课:
这两节课都很好诠释了数学教学中思维的严谨性与开拓性,使学生能很好掌握教学目标中的全部内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双新”要求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市局教研员王贵远老师及各听课学校的数学科组长进行点评与经验交流。
英语
我校冯小燕老师和柯颖珠老师围绕《Unit4 Natural Disasters—Reading and Thinking》这个课题设计两节不同维度的“阅读展示课”。冯小燕老师的课堂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大块为主,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柯颖珠老师的课堂以图片引导、学生发言的方式进行导入,测验学生对地震自然灾害特征的常识,激活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紧扣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
课后,各学校代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物理
我校陈炜燃老师的“双新”展示课《力的合成》。课堂引入快速进入教学情景,学生自主探索,体现“双新”教学要求,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索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也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各学校代表进行点评与经验交流。
化学
我校林菁菁老师的“双新”展示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林老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情境化,使学习思路结构化,很好地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
我校黄玉凤老师的“双新”展示课《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黄老师立足新教材新课标,精心设计学历案,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围绕教学重难点层层设置问题,注重生活实践与学习活动相结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各兄弟学校的生物学骨干教师对这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
在学科研讨交流环节中,我校生物科组和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政治
我校王小明老师的“双新”展示课《“茶和天下”校园雅集<8.2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王老师采用“活动式”探究,将学科知识、生活实践、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气氛活跃,互动性强。
在学科研讨活动中,聚焦在“双新”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教材”的认识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完成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上展开热烈讨论。
历史
我校谭小平老师作“双新”展示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谭老师以新课标为基础,灵活处理教材重难点,高度整合教材,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生探究活动,体现新教改要求下的“以生为本”。
接着,兄弟学校及我校历史老师们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继对本课进行了点评。
地理
我校朱家丽老师作“双新”展示课《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以项目式教学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例》示范课。朱家丽老师整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课堂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
我校陈柏强老师带来的“双新”展示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的提高与战术应用》。陈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为基础,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技能,分层教学以发展潜能。在教学的组织上教师努力做到“激发兴趣、精讲多练”,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做到教学层次清楚,动作讲解简洁易懂,组织张弛有度,强度适中,密度大,给学生留有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科研讨活动中,与会人员对陈老师的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并讨论当前学校大课间活动如何合理安排。
音乐
我校李娟老师带来“双新”活动展示课《伏尔塔瓦河》合唱课。本节课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歌曲背景,课中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声音控制等方面的技巧,从而能够完美地演绎这首歌曲。
课后,各兄弟学校的同行就“‘双新’课改在校园中的推广”展开了讨论。
美术
我校古琦敏老师带来了“双新”示范课《变幻的自然万物》。古老师通过对比探究引导学生领略《富春山居图》和《溪山行旅图》不一样的美;通过小组讨论、绘画体验等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家的常用皴法,培养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鼓励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进而获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生命启示。
随后,学科教师们基于双新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打开美育教学新思路。
信息技术
我校严可老师作“双新”展示课《数据与计算》的第五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中的 5.3.3 聚类算法。严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建模实例或者数据模型,了解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与算法,感受聚类算法对生活的影响,实现从具体到抽象。
课后,市教研员黎珍老师及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代表分别对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心理
我校何思琦老师作“双新 ”展示课《对“画”挫折》。何老师通过案例导入认识挫折,冥想绘画挫折意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到应对挫折的“3I” 方法,最后以“I will”升华结尾,给予学生憧憬。从而培养学生面对压力、挫折情境时,发现并积极利用自己的内外部资源积极应对。
课后,各学校代表教师进行积极的研讨与交流。
学科讲座
为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功能,我校14个学科都围绕“双新”和新高考的主题开展学科讲座,意在总结和推广经验。
专家通识性讲座
11月24号下午2点整,我校邀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专家库资深专家,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首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胡立根老师做了《三新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造》主题讲座。
首先,胡教授从师生关系入手,介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教学教育的关注点,呼吁老师关注学生注意力、学生思维、课堂气氛等问题。胡教授与我们分享了《教育版:最遥远与最痛苦的》的诗,强调学生主体的意义。
其次,胡教授剖析了教学三“义”,逐步强调教学的价值,着重解析了发展型与职业型学习。通过《倚天屠龙记》和《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胡教授讲解了发展型学习的内涵,是指从学习知识与训练技能发展到把握规律与发展智慧上面。
胡教授从教学本质的理解、学习本质的探索、当代教学的困境和教学破局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阐述教师角色的转变。
最后,我校副校长詹金全用有温度、有高度等词语肯定了本次讲座的学习意义,倡导教师们积极应对时代教学变革,完成自我学习与改造。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千里为遥。我校通过“双新”成果展示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教师的风采,营造一场教育教学交流的盛宴。在本次活动中,我校作为省级“双新”示范校以及校本研修示范校,教师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意见、构想或困惑。
研修兄弟学校也表示:通过本次外出学习活动,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形成“学习分享,集体提升”的良好教研氛围,促进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潜能和教学机制,让师生享受更阳光、更优质的“双新”教育。
本次活动对我校今后扎实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深化校本研修改革,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彰显新课程育人价值有着重要意义。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我校定当久久为功,努力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的奋进者,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幸福教育!
文稿:陈海婷 陈艳姝
图片:麦诗瑶
审编:钟晓芳 陈海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