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再到现在各地鼓励三孩生育,身边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多。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12月2日上午,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石排镇教育管理中心承办的“‘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活动第9期“多子女家庭的‘烦恼’”正式开讲。
活动不但通过短视频真实还原家庭教育场景,还邀请了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望牛墩镇实验小学老师范志武,石排中学老师黄春飞,石排燕岭学校家长吕玉珊以及媒体代表、东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叶纯,围绕“多子女家庭的‘烦恼’”这个主题,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性建议,促进科学养育孩子。
这场干货满满的家庭教育讲座,在知东莞APP进行全程直播。短短一个小时,便吸引了超过182万人次观看。
不偏帮不偏信
家长要学会当“教练”而不是做“裁判”
一个空间,一个家庭,群居在一起,有交流、有碰撞,是很正常的;如果是多子女家庭,这种争吵、打闹的机会就会更多。
东莞市家庭教育指导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望牛墩镇实验小学老师范志武表示,孩子出现争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争“物”,二是争“爱”。玩具或者稀缺资源的争夺是显性的,但争夺父母的爱,却相对隐形。如果父母没处理好,可能会让争吵升级,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
对此,范志武建议,在争夺“物”上面,家长要学会“一听、二化、三合作”,即:家长要不加评价地去听取各方的意见,寻找争论的焦点,不要偏帮,适当化解各方的怨气;同时,解决一半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合作,最终解决争吵。在争夺父母的“爱”上面,家长要情绪调节,各自关注,合作共赢。他提醒所有家长,在处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家庭的平衡性,切不可出现不闻不问或者偏帮偏信,更不可委曲求全,强行调适。
石排中学老师黄春飞则建议家长们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学会当教练而不是做裁判,在“不偏袒”的前提下适当引导他们站在不同立场思考问题;二是要懂得给每个孩子独特而完整的爱,帮助他们学会良性竞争与合作,让每个孩子拥有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三是如果矛盾升级,父母就得及时出面,严厉禁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在孩子遇事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什么榜样,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黄春飞说。
石排燕岭学校的家长吕玉珊家有四个孩子,她结合自身的实际向各位家长提出建议:确立老大的主导性地位,由老大对相互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家长干预孩子的争吵。
统筹安排时间
做到高质量陪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宝出生使大宝受到冷落出现情绪问题并不少见,家长应该怎样安排工作、小孩、生活琐事和家务事呢?
范志武表示,通过一些合理的安排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分配精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照顾。他认为,对大宝照顾到位是前提,因为大宝的情绪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让大宝与家长站在同一阵线很重要;夫妻良好分工是关键,爸爸要更多参与家庭的事务中,参与孩子的养育中,适当分担妈妈的育儿压力;家庭有效规则是保障;统筹安排时间是策略,每个人都在成长,成了家学习如何经营家庭,生了孩子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学会统筹,保持沟通,效率会更高。“父母恩爱,各司其职,共同付出,家庭就是港湾,工作必然也会顺利。”范志武说。
黄春飞则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二宝出生致使大宝受到冷落出现情绪问题并不少见,想要突破重围,就必须改变思维,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远比“保姆式”陪伴更重要,而且看到父母追求事业的榜样力量,对孩子未来事业心,自律性和格局的影响,绝对比任何“说教”意义都更大。她建议,一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尝试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规划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这对他们一生都会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二是要高质量的陪伴,年纪小的每天可以安排半小时一起做手工、玩游戏、读绘本等,年龄较大的可以利用节假日一起运动、看电影,甚至一起打游戏、逛街吃美食等。三是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知道生活给了每个人同样的24小时,却可以活成了不同的样子,给孩子树立非常好的人生榜样。
对于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安排,家长吕玉珊有很大感触,她认为,在养育孩子和事业之间的绝对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重心,“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家庭上,以家庭为主、工作为辅,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慢慢地我明白,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比不上把孩子培养好。”
树立榜样力量
培养孩子间的合作精神
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成长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一种教育孩子们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方式。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呢?
对此,范志武给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明白他们可以依靠彼此;二是培养合作精神,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任务或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三是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学校里的学习经验、互相教对方技能等,促进孩子们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四是关注个体需求,家长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五是引导解决矛盾,例如倾听对方观点、寻求妥协、道歉等,培养孩子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技巧,让他们学会在矛盾中寻求和谐与平衡。
黄春飞则表示,手足间的互动交流会更有利于每个孩子社会与情感功能的发展。她建议,家长们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成长中来,通过这种方式,老大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同时也会对老二产生认同感;二是树立榜样力量,增加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三是营造欣赏氛围,让他们更加了解彼此,发现彼此的优点;四是给予独特的空间,肯定每个孩子的特长,让每个孩子感受自己在家里独一无二的价值。黄春飞还提醒,父母只有处理好与每一个孩子的关系,孩子之间才会产生更多“双向奔赴”的情感。
吕玉珊认为,为人父母,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们和睦共处,相互扶持更令人欣慰。
隔代教育
两代人共同找到正确教育方法
在多子女家庭中,会出现祖辈参与抚养的情况。隔代教育的利弊,不在于说父母和老一辈谁是家庭教育主角,而是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否正确,两代人共同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才是重中之重。
范志武认为,隔代教育问题,从本质是家庭关系的处理问题,要处理好这个家庭关系,首先要统一原则,养育的习惯或方法有不同,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论;其次要确定方向,父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扔给祖辈;第三要清晰家规,做得好要奖励,做得不好就要有相对的处罚。
吕玉珊则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无可避免地存在代沟,平时,看到一些好的育儿文章和视频,会转发到家庭群,让专家去跟老人家讲,尽量减少矛盾。
家长:多倾听孩子的内心话,多关怀和鼓励
一系列话题,也引起了家长们讨论。他们纷纷表示,养育孩子,每天都会不断遇到新的情况,通过这次学习也为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意义,受益匪浅,争取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
刘女士家中有四个孩子,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她说通过这次学习,让她认识到,家长如何在孩子之间做到一碗水端平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她以后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启迪意义。
家长何女士准备要二胎,她说今天的学习让她受到很大的启发。她说,如果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家长要做好沟通,避免孩子因为争夺而产生矛盾。
一位在校老师表示,通过学习收获很多,为他接下来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作为老师,如果学生之间或孩子之间有矛盾,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倾听事情的经过,最后来处理问题;作为家长,要做好教练的角色,不是单一地指责孩子哪一方有过错,争取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下共同成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