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中学推进“五育并举”,“美育艺术总监”让学生更懂美

南方+

澄海中学“博士导师团”成员、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金彦烁今年第三次踏进他的母校——澄海中学。这次他不仅跟学生分享交流经验,还带来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将物理实验室“搬进”初中课堂,给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知识体验。

今年5月,汕头市澄海中学首开先河,聘请一批博士校友担任首批学生“成长导师”,由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广东潮博智库主任谢龙汉领衔,以优质校友资源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在暑期组织76名师生开展“走进高校”研学活动,让师生走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学府,沉浸式感受其学习、生活氛围。

近日,博士导师计划再度升级。澄海中学成立“美育工作室”,并聘请3位在美育领域有造诣、有建树的专家校友担任美育艺术总监,为逐步形成“五育并举”的县域教育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迈出重要的步伐。

近期,澄海中学开展博士导师分享活动。陈斐仪 摄

近期,澄海中学开展博士导师分享活动。陈斐仪 摄

聘任博士导师 汲取榜样力量

如何打开百年老校的教育新局面,是澄海中学校长王旭宜这些年常常思考的问题。一座百年老校所积累的,不仅是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有一代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澄海中学涌现出大批在各个领域成就卓著的博士、教授、专家、学者,人才辈出、灿若星河,成为学校宝贵的人才资源。

“聘任博士导师是学校筹划已久的一项活动。”王旭宜意识到,丰富优质的校友资源是这所百年老校不可忽视的优势。今年3月,澄海中学班子成员一行专程到广州联络校友,先后与谢湜、谢龙汉等校友以及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任职的教授、专家和广州市名校长、名教师等开展了两场座谈。

最终,澄海中学成立了博士导师团,聘任博士校友担任学生导师,逐一与指定年级各班级或学校社团结对,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人生规划。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淑琼是博士导师团的一员,她称自己为“成长导师”。在她看来,学校的科任老师们可以给予学生术业上的专业指导,而作为“成长导师”,她更希望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在他们人生的关键点给予适当的指引。

37年前,陈淑琼进入澄海中学就读。回想起少时的迷茫和困惑,她笑称,“当年也非常希望有人能给我指引,让我少走些弯路。”如今,陈淑琼看着校园里年轻的面孔,眼里饱含温柔。她表示,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方向性的指引和心理方面的支撑,帮助学生拥有学习的信心和恒心,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热情。

面对学生提到的学习压力大导致的情绪低落和心理焦虑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宇渠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宽慰后辈:“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他劝说学生摆正心态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切实的专业建议,让他们在选择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份坚定。

优质的校友是榜样的具象化,犹如一座灯塔指引学生前进。高二1班的学生李艾琪告诉笔者,导师的一句“专注自身,与自己纵向对比”让她不再集中于跟他人的比较,成绩也随着心态变好而上升。高二13班的学生林梓灿则欣喜地说,受到优秀校友的榜样激励,班里很多同学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明显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更高了。

王旭宜欣喜地表示,澄海中学与校友资源的积极接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自从‘成长导师’计划实施后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许多热心的校友都主动来对接学校,提出建立合作关系。”

高校资源下沉 开阔学生视野

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提升县域教育,谋划县中崛起。关于如何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差距大的问题,让县域中学的学生进入优质教育资源环境,沉浸式感受高校资源是明智之举。

今年暑假,澄海中学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美术馆的支持下,策划了“走进高校”学生主题研学活动。据悉,该活动是博士导师计划的项目之一。“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澄海中学组织利用校友资源来弥补县域教育的不足,让县中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金彦烁十分认可这场研学活动。

据悉,这场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不仅组织师生们参观了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聆听了多场专家讲座,还让师生们与博士导师等优秀校友、优秀大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时代发展与个人选择、科技人文与文化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学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以更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

林梓灿告诉笔者,研学活动改变了她学习英语的方式。在与导师们的交流中,林梓灿明白了提高英语成绩不能偷懒,应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日常的读写背诵上下功夫。

县中学子走进高校,是统筹整合校地人才资源、平台资源,共同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优秀校友也将多样化的高校教学资源带进母校,丰富了县中学子们的课堂体验。

近日,金彦烁便将一些高校的实验项目展示给师弟师妹们,身体力行让高校资源下沉县中,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课本上某个看似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竟对应了某位博士导师的研究领域,这让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动力探究知识点背后的原理。”金彦烁欣慰地说道。

他表示,“成长导师”团队几乎覆盖了所有学科研究领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较全面的专业分析,能让他们形成更开阔的学科视野,做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学生们十分关心大学报考专业的选择与就业机会,我也会给他们科普具体研究领域,做一些行业分析。”

美育润物无声 师生素养向上

澄海被誉为“版画之乡”,澄海中学崛起于此,根植于潮汕文化的沃土,其文学、美术、书法等美育传统源远流长,人文积淀深厚。如今,澄海中学美育融合传统,随时代创新求变,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也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美’,是一个动词。‘美’,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它是一种创造力,更需要内省回归自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钟一彪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了中山大学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今年以来,中山大学以其丰富的美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共享校际教师资源,搭建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籍以提升乡村青少年的审美修养,助力县域教育“五育并举”,就中山大学乡村青少年美育支持计划之汕头澄海中学项目策划了许多活动。

最近,澄海中学成立了“美育工作室”,聘请了中山大学团委副书记、博士李燕,中山大学校徽设计者、艺术学院副教授姚友毅,广州春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导演王伦任美育艺术总监,为更好地开展美育研究、完善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活动、开发美育成果做出努力。

为何要成立美育工作室呢?“成立美育工作室,不仅是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求。”王旭宜表示,学校凭借良好的美育基础,成立美育工作室开发引进外部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美育课程。

据介绍,这是一个双赢的成果。通过美育课程的建设,既能让所有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美育资源,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澄海中学的老师们也能通过这个平台,接触更多高水平的美育资源,丰富美育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育人水平。

王旭宜告诉笔者,今年暑期,澄海中学还与广东美术馆合力共建青少年美育基地。据悉,广东美术馆将持续以此为平台,从“教师美育培训”“学生美育课程”“美术展览进校园”和“美术图书进校园”等方面开展帮扶,推动艺术家、艺术活动走进基层、走进澄海中学,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推动澄海中学的美育发展。

南方+见习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政务服务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