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志愿者,走到乡村孩子身边

广东志愿者
+订阅

11月,南雄微凉,银杏飘黄。

孩子们围绕在古银杏树下,和心理咨询志愿者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心理问题一般还只是点症状。志愿者们早介入,孩子们能早点‘走出来’。”说这话的邹永玲老师,是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的心理总督导。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奔跑的“两条腿”,“心”的健康经常被家长忽略。小小的“精神感冒”,家长放任不管,或避而不谈,给孩子成长埋下“隐患”。尤其是乡村留守青少年,父母不在身边,心理健康更需要被关注。

邹永玲与团队策划有关南雄的心理教师培训计划

迄今为止,广东 12355 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累计解答青少年咨询超 208 万个。根据接线案例分析,2019 年,广东 12355 平台心理志愿队领队邹永玲提出心理咨询志愿队伍“走出去”,心理健康干预“闸口”前移的设想。

2021年,该设想正式落地。团广东省委依托 12355 平台实施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项帮扶计划(下称:“12355 心理帮扶计划”),12355 志愿者团队下沉乡村,做心理健康宣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300份有心理问题的量表,最后只有11个家庭,接受志愿者介入。”邹永玲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帮扶的下一站——韶关南雄。

孩子心理健康

需要有人长期守护

2021年开始,邹永玲与团队翻山越岭,走过了肇庆、惠州、河源。在河源,邹永玲与团队服务了200所学校,但当地专业的心理老师缺乏,问题个案仅靠帮扶力量,很难保持长期跟踪。

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老师在学校授课

乡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机制多元,孩子们陷入精神困境时,最需要心理专业人员长期服务。南雄,是“12355 心理帮扶计划”的第四站,邹永玲把重点放在乡村心理教师培养上。

被寂静包围的夜里,挂钟走时的声音,被一通电话盖去。乡村教师蔡清秀接起电话,“焦虑”“无力”等消极词汇,传入耳中。当时,未经过系统培训的蔡清秀,唯有本能地安慰学生,缓解他的情绪。在放下电话那一刻,蔡清秀努力表现出的冷静被不安所替代。“没经过专业学习,处理孩子心理问题没有掌控感。”培训后,蔡清秀没了一开始的被动和迷茫,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评估和给予专业的引导有了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踏足南雄,邹永玲与团队协助学校搭建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招募50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心理专业系统培训。

过程很难

但要有人去做

心理问题,似乎被打上了“不好”的标签,正常压力导致的心理“痛苦”被污名化,家长觉得孩子做心理咨询“很丢人”。这种误会,容易导致小问题演变成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摆在眼前,面对家长的不理解,心理专业知识缺乏,乡村教师有时无从下手。他们只能扛着压力,尽最大的努力,向孩子们奔赴而去。他们的付出,邹永玲为之动容。

邹永玲与学员线上沟通

线下培训结束,邹永玲平时与学员保持线上沟通,对他们提供督导服务。100多通电话,几百个信息弹窗,邹永玲都逐条处理,耐心答复,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是否保持中立。“既要共情,又要能抽离。我们看似平静地表达,其实脑子里有很多思考。”邹永玲在督导时,经常提及要教师们提高觉察力,处理好反移情问题,避免带着个人伤痛,对心理个案处理产生偏倚。

一位位乡村心理教师学成归来,孩子心灵多了一份守护,一路成长被照亮、被温暖。

每个童年

都应该是快乐的

12月1日,50名乡村心理教师“毕业”合照

今年12月初,50名乡村心理教师正式“毕业”,教师覆盖南雄全市18个乡镇,37所中小学。他们绝大部分能胜任校园基础心理健康工作,其中,超十位教师可以处理复杂疑难的心理问题个案。

“教师入职誓词就有一句话,‘成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希望孩子们能被爱围绕。”乡村教刘虹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南雄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帮助更多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针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心理健康辅导、常见问题和案例及疑难个案的解决等,邹永玲与团队正在编写《乡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关怀工作手册》,想让更多人认识心理问题。“人的每个阶段,或多或少会遇到困难,有专业的人给一点帮助,它或许不是一个问题。”邹永玲将浓缩了团队7年的心理咨询经验积累,编汇成册。

银杏树染黄了村庄,阳光穿过树杈。当丁达尔效应出现,这缕阳光便有了形状。当有心理老师的守护,孩子们内心便有了力量,自信面对人生。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洪玥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