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双区联研”让教育资源动起来

南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于教育而言,就是要回应人民群众对品质教育的强烈愿望,其中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改善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邓郁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推进陆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此。”

邓郁口中的“工作重点”,是陆丰市教育局把全面贯彻落实汕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对标“1336”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工作,推进教育各项工作任务:用好深圳罗湖区教育帮扶资源,推行“双区联研”,深化教育改革;把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缩小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等,以区域教研共同体开辟新赛道,按下双区联研加速键……

今年9月开始,陆丰市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以此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一线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与此同时,陆丰市推动本地“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骨干教师在区域内流动,助力区域内教学质量提升。

更新理念

从“灌输式”到“引导式”教学

课堂上,3名学生被分成一组,分别扮演Gogo、Tony和Jenny。校园内,Jenny发现Gogo安静地坐在长椅上、不愿意活动,于是询问:“What's the matter, Gogo.”

之后,经过询问沟通,才发现Gogo牙疼。于是,他带着Gogo去看医生,并在路上向Tony问路。Tony告诉她:“Turn left at the corner.”

这是陆丰市上英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情景。课堂上,3名学生被分成一组,分别扮演英语课本上的角色。通过这节课程,学生完成了“身体不舒服”“问路”两个章节的学习,经过情景演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刻。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最近一个月才出现在上英镇中心小学,在此之前,教学过程以教师念单词,学生跟着读、背诵为主,缺少沉浸式和互动感。

改变如何发生?上英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施伟林告诉记者:“11月份,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林恒哲给我们上了一节新课标的培训课,在课程中分享了新课标体系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其中就包括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等,以此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结合实际演示,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中。”新理念、新方法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在林恒哲看来,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陆丰教育高质量发展。

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彭映玉老师也带来了新理念,上英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师施丽容印象深刻的是,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课《麻雀》时,彭映玉老师主要讲解的是故事背景和起因,至于完整的故事、麻雀的主要特点等,则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老师则加以引导。“这就是典型的探究型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此次新课标培训课程中,上英镇全镇相关学科的教师,以及潭西镇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均参与其中。由此,通过教研员的传经送宝,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被传送到上英、潭西两镇,促进两镇基础教育发展。

《我的情绪我知道》主题班会课上,学生们晒出自己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我的情绪我知道》主题班会课上,学生们晒出自己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交流学习

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流动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1月9日至10日,在陆丰市大安中学举行的初中区域教研听评课活动。作为评课的专家,我参与了两节初中语文课教学的评课活动,不管是授课教师,还是评课的教师,大家都很认真,将自己的方法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交流分享。”谈及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谢玉萍说。

此次区域教研教学视导活动由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发起,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陆丰市七大区域牵头初中学校承办,全市78所初中学校及九年制学校按区域参与九大学科教研活动,活动历时半个月,共开展听课115节,集中评议课60多场,参与教师超1800人次。

在交流反馈环节中,来自同区域的其他学校教师代表分别对相应学科发表了各自的心得和意见,最后各学科教研员也针对各课例做了精彩的点评,从核心素养的理论要求到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研员们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今年以来,陆丰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建立陆丰市区域教研共同体暨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的通知》,以此推进本区域校际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质量评价、学校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各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基于区域教研共同体和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陆丰市开展了多场区域教研听评课活动,为区域内搭建了学习、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陆丰市甲子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课堂。 受访者供图

陆丰市甲子中学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课堂。 受访者供图

经验分享

开展区域联动教研活动

在草长莺飞、花香四溢的季节,陆丰市东海彭伟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去上美术课了。与以往课前准备不同的是,他们每人都收集了几片树叶带到课堂上。课桌上,不同形状的树叶与学生们五颜六色的画笔形成有趣的组合。

本节课的主题为《叶子上的小“血管”》,属于“造型·表现”课。课堂导入环节,授课教师庄映存通过播放小故事的方式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授环节中,庄映存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们了解叶子的形状、颜色。通过让学生们摸一摸自己收集的树叶了解叶子的脉络,叶子的枝干和叶片之间由叶柄连接,叶面上分布着密密的粗细不同的叶脉,庄映存引导着学生观察叶脉的粗细和分布。之后,请学生们欣赏图片,从而了解关于叶子的特点,它们分别是形状多、颜色美、叶脉繁。让学生从这些特点结合自己喜欢的叶子想象一下,该如何下笔。

为何以这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庄映存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树叶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花纹。它们可以自然地张扬自己的独特魅力,为世界增添点滴色彩。孩子们也是如此,因此,应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美、呈现美。”

美术课上,不同形状的叶子与各种颜色的画笔相映成趣。 受访者供图

美术课上,不同形状的叶子与各种颜色的画笔相映成趣。 受访者供图

庄映存是陆丰市庄映存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本次课程同时也是一次陆丰市小学区域研讨活动。前来听课的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评课,肯定了庄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可取之处,同时对不足之处予以客观评价。

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蔡文锦点评了本次课程,他鼓励各位教师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争取进步。同时,他对本次区域研讨活动做了总结:“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美术语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运用独特的美术语言,感受创作的乐趣;最后,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提高技能为辅。”

今年以来,陆丰市以区域教研共同体为契机,借助“名师”资源,开展了陆丰市小学美术区域研讨活动示范课、陆丰市陂洋中学黄思金名班主任工作室送教入校集中研修活动、陆丰市陈南水初中语文名教师工作室名著导读课研讨活动等多场活动,以此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区域教学水平提升。

资深班主任教师、陆丰市黄思金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钟彩燕以《和“拖延”说再见》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受访者供图

资深班主任教师、陆丰市黄思金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钟彩燕以《和“拖延”说再见》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受访者供图

同频共振

激发“教育赋能”新动力

如何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实现在家门口就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一课题承载着陆丰人民的期盼。今年,陆丰市用好深圳罗湖区教育帮扶资源,推行“双区联研”。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先进教学理念引进来,让区域内教学资源动起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0月19日上午,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教师李俊业在高三(6)班讲授《电解原理的应用》,廖高斌在高三(3班)讲授《电解原理》。李俊业以“给手机充电”为情境导入复习建构电解池模型,然后应用模型,通过设计,巧妙地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粗铜精炼串到一起,分别对相关的考点进行了复习。

廖高斌以学习目标与考情分析开始,将电解池的构成要素与原电池对比,进而归纳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题目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电解池两极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陆丰市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研员、汕尾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许利强主持了评课研讨交流活动。许利强点评到,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有三大精彩之处:其一,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能调节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大;其三,能用好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使学生切实感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许利强建议:在高三复习课中除了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归纳,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深圳罗湖区教科院化学教研员郭钰铭也做了详细点评,她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目标明确、层次条理清晰,都是基于学情的一轮复习课,在后续复习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跳出熟悉情境进入陌生情境解决问题。她指出:“复习课要设计精品问题、多提问,使学生暴露弱点,再引导分析;同时,要设法使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是很好的途径,老师可以发布任务,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推选一人表述结果,最后学生互评与反思总结,生成标准的分析模型与规范的表达方式等;最后,复习课中要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复习效率,比如可以考虑手机投屏,一次展示多个学生的答题情况,不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还可以节省时间。”

罗湖区教科院中学化学教研员、深圳市化学名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钰铭为参会教师作专题讲座。受访者供图

罗湖区教科院中学化学教研员、深圳市化学名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钰铭为参会教师作专题讲座。受访者供图

既有本地“名师”,又有来自深圳罗湖的教研员,这是今年以来陆丰市“双区联研”深度教学改进项目研讨活动的惯常做法。双区联研活动的开展是推动汕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1336”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真正做到了名师引领示范,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探索学科有效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提供了交流探讨的机会,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为核心,共建高质量育人“生态圈”。

相关

多方探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今年以来,为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汕尾市教育基础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陆丰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多方探索,助力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9月,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和谐共赢。同时,引入深圳罗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陆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9月19日,陆丰市甲东镇教育促进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以此广泛动员更多的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推动促进会不断发展壮大,继续为谱写甲东教育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之后,陆丰星都、城东街道、内湖镇、河东镇等相继成立教育促进会。

10月26日,陆丰市金厢镇在望尧村组织召开“镇村校家”四级联动家长会,推进构建镇、村、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格局,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南方+记者 郭杨阳

通讯员 颜雪妮

编辑 李恺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