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南方+河源频道“+”话河源栏目,我是主播嘉豪,上一期节目我们带大家到河源太平古街,品尝紫金八刀汤,我现在还能回想起猪肉的鲜味和胡椒的辣味。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太平古街有一些小吃店铺经营不善,冷清寥落。河源凭借万绿湖等生态景点吸引许多大湾区游客前来,按理说旅游应该会带动本土餐饮行业发展,可是为什么现在连太平古街这样的旅游打卡点,餐饮店还面临“引客难”的问题?换言之,河源美食该如何破局?
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品牌,二是标准。
创立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有利于赢得消费者信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河源美食。品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美食所延伸出的品牌,比如海底捞、大龙燚、小龙坎等火锅品牌;二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广州早茶、北京烤鸭这种。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品牌正是河源急需打造的。
河源很多本土食品面临“出县不出市”的困境。龙川县的鱼生、连平县的花生、和平百香果、紫金八刀汤等,走出河源整体知名度还有待提升。如何让这些食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认为河源米粉产业的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早在2003年,河源米粉就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年7月,“寻找河源米粉”系列活动让河源米粉再次火出了圈;11月,河源还举办首届河源米粉产业发展论坛,探寻河源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持续不断的打造,作为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河源米粉,已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再来说说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往大了说,设立标准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规范餐饮市场、推动餐饮业整体发展;往小了说,当消费者选择踏入一家品牌餐饮店,而不是其他“苍蝇小馆”时,至少是认为品牌餐饮店出品的食物卫生条件过关,口味有保证。就像我们走进任何一家沙县小吃都能吃到一品蒸饺和飘香拌面。其实沙县出台了《关于推进沙县小吃品牌管理和标准化经营实施办法》,对店面的卫生设施和标准、视觉识别系统、经营理念识别系统以及品种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地方小吃制定标准能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规范产业发展,并让相关产品更加容易复制,对于整个产业突破地域限制有很大帮助。河源龙川县田心镇居民有吃鱼生的传统和习惯。但是从前有很多人还是担心鱼生里面有寄生虫,导致龙川八宝鱼生这道本土特色小吃难以“出圈”。
那么龙川是如何破题的呢?近年来,龙川成立鱼生产业促进会,制定鱼类养殖、鱼生加工制作标准,还和高校合作,进一步为鱼生食用安全提供保障,大力推动鱼生产业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河源美食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不仅要有厚实的底子,而且还要靠品牌、标准打出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文字/拍摄/出镜/剪辑】王嘉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