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节日差异,传承传统文化——我校举办语文与英语跨学科融合公开课

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
+订阅

2023年11月23日上午,我校吴雨霏、钟茵倩老师举办《感受节日差异,传承传统文化》的英语与语文跨学科融合公开课。本次公开课是公基一部英语团队和公基二部语文团队合作研究的广州市教育规划能效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和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例》的预期成果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学科,将这两门语言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中职工科生的综合语言学科核心素养。

01

教师精心准备,专家细致点评

本次公开课经过了育课、试课、专家点评、正式上课、课后评价五个环节。在育课阶段,三校区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说课。

天河校区、下塘西校区、同和校区评课现场

评课结束后,两位老师根据评课意见进行细致修改。2023年11月7日,两位老师在天河校区231-7班进行了一次试课,并邀请校内外专家教师进行听课,其中广州市教育研究所陈咏副所长、教研督导室丘桂梅副主任、公共基础教学一部李镘梁副部长参与了此次听课。课堂上,语文和英语老师进行了融合教学,课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效果良好。

两位老师共同合作,进行课堂教学

课程结束后,进行了试课的评课环节。两位老师先对课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专家和老师们对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供有效性的意见和建议。

试讲评课环节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咏副所长点评指导

02

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激情投入

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融合公开课于11月23日上午在天河校区科教厅正式开课。课堂导入环节,由语文钟老师开始为学生创设专业情境,制定学习任务。在情境驱动下,学生们增强了代入感,积极地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去。其中,老师给出诗歌英文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意象的中文含义,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感受意向群所营造的意境。

承接上半节的内容,课堂的下半部分转由英语吴老师进行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元宵节习俗的英语表达,并与万圣节的习俗进行了对比学习。教学中加入了手牌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短语,直观感受到中西节日的异同。游戏中学生们热情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吴老师进行了课堂小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举手牌游戏环节

小组讨论环节

融合课堂第二节课依然是由两位老师共同进行教学。首先,在英语吴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用英语谈论中西节日的异同。紧接着由语文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青玉案·元夕》的下阙,体会“那人”形象。然后课堂交回给英语吴老师,通过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诗歌的中心思想。课堂的最后,两位老师共同引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妙用,中英文版本一起朗诵,点睛迁移,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基础上,思考自身成长发展。

两位老师共同进行授课

专家老师们认真听课

03

老师高度评价,专业细致点评

精彩的课堂结束后,听课老师都高度评价了这两节融合课:一是融合的题材新颖,形式创新;二是课堂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三是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们通过问卷形式对课堂进行了评价,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教学整体效果非常好,课堂形象生动,让人记忆深刻。通过本次融合课,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能够理解中英节日文化的相似处与不同处,意识到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本次融合公开课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课题组的成员们和两位老师共同探讨,精心准备,最终呈现出良好的效果。通过融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组的老师们会继续进行融合课的研究,争取扩大课题的应用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