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一个载入史册的个性作家
王安忆
一个低调扎实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许鞍华
一个家喻户晓的金马、金像奖导演
焦媛
一个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女王”的演员
四位女性艺术家
以原著、编剧、导演、主演的身份
共同造就了一台好戏
这就是舞台剧《金锁记》
演出时间
2024年3月8日(周五)19:30
2024年3月9日(周六)19:30
演出地点
广东省友谊剧院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696号
早鸟优惠
680/580/480/380/280/180元
早鸟85折
*280/180元不参与早鸟折扣
开票时间
11月24日 11:00
演出语言:粤语演出,中文字幕
演出时长:约15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演出详情:
https://yyjy.maitix.com/h5#/pages-order/projectDetail/index?projectId=218216042
《金锁记》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
黄金枷锁锁住的黄金年华
张爱玲一生作品无数,但最可怕的故事非《金锁记》莫属。这是一个背负着金钱枷锁的女人失去希望后,心态扭曲逐渐成为剥夺儿女幸福、杀害儿女的刽子手的残酷故事。世人诟病这个女人视财如命、心理变态,却忘了是环境造就她必然是悲剧的命运。即便她不陷入钱欲中,钱财之灾同样也会找上她。
《金锁记》创作于1943年。时隔八十年,张爱玲的文字依然如手术刀般闪着寒光,精准而残酷地剖析着世间的一切。她笔下旧时代女性的悲剧故事,对于现世依然有着穿透时光的力量、显微人性的锐利、照见现世的启示。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金锁记》
王安忆
跨越两代人的命定悲剧
《金锁记》是作家王安忆第一次改编的剧本。曾塑造出“上海小姐”王琦瑶的她,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失去希望的怨妇”曹七巧。在保留原著中曹七巧一生故事主线的基础上,王安忆对剧情作出了重要的取舍:删掉儿子长白的剧情,仅保留女儿长安与母亲曹七巧跨越两代人的故事。
曹七巧是个情绪强烈的人物,她的欲望、压抑、怨念、仇恨都格外的强烈。这种强烈到可怕的情绪不仅控制了曹七巧的一生,更蔓延到下一代身上。
“舍”长白,是因为后续故事过于阴暗;“留”长安,是因为曹七巧的复仇需要一个对象——同为女性之身的女儿。心智疯魔的曹七巧早已见不得任何人幸福,她将自己的仇恨转嫁到了女儿身上。
许鞍华
电影化的叙事风格与表现手法
在悠长的导演生涯中,许鞍华与张爱玲有过很多次交集:拍《倾城之恋》时她是意气风发的新锐导演,历经十年沉淀后她拍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经典《半生缘》……至于《金锁记》则是许鞍华的舞台剧处女作。
许鞍华的《金锁记》沿用了许多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节奏明快,舞台风格化。每一场的开头,会有两个人分站两侧闲聊、问路或是吃西瓜,随后再引入主题。这种处理渲染出市井氛围,和七巧的压抑形成反差,也是戏的一个“气口”。
在舞台处理上,许鞍华选择了简约“留白式”的舞美呈现,整个舞台几乎没有用写实方法呈现旧上海的场景。异常简单的舞台,白色的藩篱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许鞍华说,没有了布景、环境的限制,舞台上的自由度可以更大——从实到虚再到实,“有着更自由的空间”。
焦媛
当之无愧的香港舞台剧女王
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女王”的焦媛表演以大胆、泼辣、有力著称,自2009年第一次饰演曹七巧起,她每次的演绎都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焦媛在舞台上忘情而销魂,像团火在烧,“太烈,一般人消受不起。”而这团火显然也点燃了曹七巧。焦媛在舞台上近乎将自己掏空,注入了七巧的魂,完全展现出七巧的凄惨、失意、疯癫、变态……像极了张爱玲笔下“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句句血泪。
2012年,焦媛凭《金锁记》曹七巧一角提名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主角奖及现代戏剧谷2012“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女主角”。2016年,她又凭舞台剧《金锁记》《阮玲玉》在“壹戏剧大赏”中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记忆中的月色总是特别美好
可倘若隔着多年辛苦路回望
再好的月光也带着难言的凄凉
沉重而绚烂的黄金枷锁
锁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月亮一次次地升起
但记忆中陈旧而欢愉的月光
永远留在了昨日
2024.3 与你相约《金锁记》
话剧《金锁记》焦媛版快来看看!一起感受现场:
https://m.damai.cn/app/dmfe/dramas/pages/ip/index.html?ipId=886
文章来源:友谊剧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