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演唱会疑似假唱:应尊重观众要求“真唱”的权利

南方周末
+订阅

▲(视觉中国 / 图)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2047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面对此次五月天疑似假唱的争议,业界有必要更为精准地给出“假唱”的定义,以更为细致的立法与执法规范营业性演出,同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尊重那些出来质疑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王兢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五月天演唱会疑似假唱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事件源于博主“麦田农夫”上传的分析视频,他用软件分析了粉丝在11月16日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现场拍摄的12首歌曲视频,提取人声分析之后,指控五月天“12首歌曲中有5首为假唱”,另一首则是“前几句是假的,后面是真的”。

事件发酵之后引发各方反应。有音乐博主表示已向中消协举报;上海市文旅局表示将要求主办方配合调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在等待文化执法部门处理结果”。五月天官方则先是发微博表示将在随后的巴黎演唱会上全程线上直播,被外界解读为“以此打消质疑”,其经纪公司12月4日也发出《严正声明》,表示“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音视频资料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科学的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而无论此次五月天是否“假唱”,都将“假唱”这个老话题抛回了舆论场,值得进一步辨析。

首先,此次事件等于是给“如何界定假唱”带来了新的难题,需要业界研究跟进。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31条,假唱“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的行为”。在这起事件中,从博主的指控看,五月天的疑似假唱并非过往简单粗暴的“事先录制”,而是采用了“垫唱”的方法:预先在演唱会工程文件里同时导入器乐与人声的音轨,“声音较低的主歌部分真唱,副歌垫唱”。

如果“垫唱”属实的话,那么“假唱”的定义会有新的问题:“主歌真唱,副歌垫唱”算假唱吗?或者说,一首歌里有多少百分比的现场真唱,才不算是假唱?进而言之,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真伪难辨的今天,今后的AI训练声音若是“推广应用”的话,业界又要如何定义与防范?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事实上,假唱引发的风波并非始于今日,类似事件也屡见不鲜,不少歌手因实锤假唱沦为笑柄。原因很简单,即便没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约束,演艺人员假唱都会伤害自身的社会声誉。在演唱会上假唱,无论从职业道德还是法律责任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既然五月天经纪公司已经发声明信誓旦旦否认假唱,并且指控有关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那么两造说法必有一假,注定有一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此事也理应有一个权威调查结果。

此外,《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据北京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工作人员透露,五月天今年在北京的六场演唱会上都有执法人员现场监管。值得追问的是,五月天的疑似假唱是不是只有上海这一次?之前北京的六场演唱会上,现场执法人员是否尽到“对演出进行监督”的责任,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这都是在后续调查中应当弄清楚的。

其次,此次事件也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界定与保护营业性演出观众的消费者权益。

如果此次五月天假唱属实的话,一部分观众“退钱”“赔款”“道歉”的诉求理应得到支持。当然,“不在乎是否真唱”的观众大有人在,把演唱会视为见面会门票的粉丝也不在少。此次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发生之后,部分粉丝也表示“感受现场氛围即可”“能看到他们就足够了”“假唱真唱无所谓”。

法界名言有曰“为权利而斗争”,任何权利都需要声张才能落到实处。不难想见的是,观众中有较真是否假唱的人,也有不在乎假唱的人;观众中有对观赏体验“高标准严要求”的,也有买了票进场只图个乐的。现实中的“演唱会观众”不是一个同质群体,他们对“商品服务质量”的期待也不一样,但既然有观众依法依规声索应有的权利,演出方就应尊重他们的诉求。

事实上,欧美乐坛的假唱也不在少,比如迈克尔·杰克逊在演艺生涯后期的演唱会上,因为体力原因也会选择在唱跳一些劲舞曲目时假唱,但他都会提前在官网上声明,冲着“太空步”而来的观众看重的也不是真唱与否;帕瓦罗蒂在都灵冬奥会开幕式上也假唱了,但一代男高音能够强撑病体出场,已经赢得了世人的景仰尊重。

在华语乐坛,“降低预期”与“预先告知”也都是业内广为采用的办法,比如有歌手为了保证真唱效果而降调、改曲,这就是坦率承认嗓子已经无力真唱。在这种情况下,或可尊重演艺人员的自主经营权,要求他们尽到告知义务,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让市场来判断,让消费者来选择即可。

总之,面对此次五月天疑似假唱的争议,业界有必要更为精准地给出“假唱”的定义,以更为细致的立法与执法规范营业性演出,同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尊重那些出来质疑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田一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