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起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下称“培育计划”),将分阶段、递进式、体系化培育一万名青年,组成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先锋队、突击队、预备队,补充广东县域经营性人才。
返乡创业青年需“升级”抗风险
青年黄金来自四川省阆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他放弃了在“互联网大厂”的工作返乡创业,带着一群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乡亲发展无花果产业。
“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难关,比如有一次突发极端天气,大量果实受损,沉重的经济损失差点导致创业失败。”黄金无奈地说。为了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存活率”,黄金报名参与了由“老东家”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起的培训计划。
“原本以为培训只是简单上几天课,没想到项目方安排了两位资深导师到金鼓村开展实地辅导。”黄金说,去年7月,导师带领团队每天顶着烈日在村里走访,帮助企业梳理问题、拓宽发展思路,指导企业和其他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抱团取暖”,组成联合体,形成合力。
如今,黄金成为村里人人熟知的“无花哥”,联合体今年前10月累计销售额达570万元,总计帮扶368户、1436人。
南粤大地上,不少青年也像黄金一样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出力。他们推动孕育出不少优秀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尽管这些企业发展动力足、势头猛,但青年创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这要求返乡创业青年必须及时“升级”,学习并具备必要的乡村经营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资源整合、有效运营等手段,成为一名合格的县域经营性人才,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机会加入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
针对培养县域经营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广东正式启动“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面向三类人群开展培训,分别是有志于投身乡村、服务乡村、愿意带领村民致富的广东在校大学生;已经在广东乡村发展的村庄合作社青年骨干、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村干部、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等,还有近年来团省委组织开展的各类乡村振兴服务项目中遴选出来的优秀青年代表。
培育计划将组织一万名青年开展线上培训,帮助掌握乡村经营基本知识,组成青年兴乡预备队;举办线下普及班,培训一千名青年,帮助掌握乡村经营基本能力,组成青年兴乡突击队;举办高级班培训一百名青年,着重培育已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优秀群体,组成青年先锋队,打造青年投身乡村示范典型。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为村发展实验室负责人肖黎明表示,培育出来的一万名青年,还有机会加入“中国农业大学-腾讯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获得更好的资源支持和能力培训,包括丰富的导师资源、课程体系、基地资源及平台资源等。培育计划还将开发广东青年兴乡的数字化学习交流平台,助力青年阶梯式成长。
“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培育的模式,我们将系统化培育乡村经营性人才,帮助青年在田间地头利用专业知识盘活村庄资源,学会经营乡村。”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探索广东省、市、县各级可复制的进阶式青年培育创新方案,助力更多青年成为助推广东县域振兴发展的新生力量。
南方+记者 陈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