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蠕动!这是引流管内的肝吸虫,瓜子般大→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广东的鱼生,现点现切

广东的生腌,嫩滑鲜甜

·····

广东人对美食的追求

往往都很朴素

但是,听一声劝

“唔熟唔好食啊,靓仔靓女!”

这一声劝,很真诚

因为有人就因为这一口“鲜”

肝胆被搅得天翻地覆

▼▼▼

案例二

肝吸虫一条条被引流而出

还在蠕动

来自佛山的张先生于一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放射至背部,反复治疗未能根治。

直至近日再次右腹痛发作,伴尿黄、眼黄、皮肤黄,他才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以“胆总管结石、梗阻性胆管炎”入院。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岳辉表示,结合患者在发病前经常进食鱼生;出现腹痛、黄疸、胆总管结石、梗阻性胆管炎等症状;检查结果显示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偏高,我们高度怀疑患者是寄生虫感染。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外引流术,联合药物抗肝吸虫治疗,张先生的病情迅速好转。术后几天,瓜子大的肝吸虫一条条被引流而出,张先生及家属看着还在蠕动的肝吸虫,吓得头皮发麻,表示再也不吃鱼生了。

案例二

虫体巨大,胆总管内还发现大量结石

无独有偶,同样是来自佛山的何先生。他因高烧、腹痛,且伴有黄疸被送往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

该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张卫民说:“了解到患者发病前特别喜欢吃‘鱼生’,我们高度怀疑是寄生虫导致的腹痛、黄疸和胆管结石。”

团队为何先生做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活检并取出了胆总管结石。“取石的过程发现有大量的泥沙样结石,很多疑似寄生虫的虫卵和死亡虫体,其中一个体型较大,宽3毫米,长度超1厘米,内镜取出后证实是肝吸虫。”张卫民说。

明确病因后,张卫民通过鼻胆引流结合抗肝吸虫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迅速好转。

据了解,肝吸虫又名华支睾吸虫,是常见寄生虫中的一种,也是我国常见重点防治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由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导致,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胆管中,是肝胆癌和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岳辉介绍,近年生腌流行,随着食客越来越多,染上肝吸虫病的患者屡见不鲜。肝吸虫病症状轻重不等,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类:

轻度无自觉症状,只在粪便检查时才发现虫卵,或有轻度胃肠道症状,如进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

中度有较明显胃肠道症状,如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肝大、轻度水肿,如并发细菌感染可继发胆管炎、胆囊炎;

重度有明显胃肠症状,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或有脾大、腹水、贫血等。

目前,肝吸虫病是可预防、可治愈。早期发现只要合理治疗、合理用药,97%感染者是可痊愈。

张卫明提醒,民间广为流传的“杀虫偏方”都不靠谱,如生鱼片就酒可灭虫、蒜汁、芥末、辣子、食醋等蘸料可灭虫。

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将生鱼片煮熟。曾经吃过食生鱼、活虾活蟹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进行肝吸虫抗体的血清检查和粪检。如若确诊,口服抗寄生虫药多可治愈。”

那么

格外热爱“吃”的广东人

怎样才能远离肝吸虫病?

▼▼▼


记者 | 薛平世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聂旺平 游华玲 魏涵博 朱钦文 黄伟

部分来源 | 广东疾控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