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肚子被烫出水泡,伤口难愈合!医生提醒:冬季多发要谨防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近期气温降低

大家上演“花式取暖”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

有些让人感觉又暖又舒服的东西

如果使用不当

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女子肚子被烫出水泡

伤口难愈合

前不久,家住深圳的邹女士在家中用艾条做艾灸,由于操作不当,腹部被烫出两个水泡。

当时,她在家里用烫伤药自行处理,可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多月时间过去了,伤口却一直难愈合,且创面达10公分,最终只能到医院治疗。

医生表示,艾灸造成的低温烫伤,不仅会伤到皮肤表皮,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还会伤及皮肤真皮层甚至脂肪、肌肉组织。

正因为邹女士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这才导致伤情越来越重。

事实上

低温烫伤在冬天很多见

不少糖尿病足患者、长期卧床老人等

在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时

容易出现低温烫伤

▼▼▼

案例1:2021年1月,一位71岁的老人因每晚用热水袋敷在受寒疼痛的腿部造成低温烫伤。接诊时医生发现其小腿内侧有一个15*10CM的陈旧水泡,颜色发黑已经出现了感染迹象。

案例2:2021年1月,广东一男子上班时身上突然冒烟,见势不好赶忙把衣服脱了下来,随即就见他从身上摘下了7个暖宝宝。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41℃至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但严重者却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若处理不当,则会发生溃烂,导致创面长时间无法愈合。

5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 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烫伤。

  • 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等患者以及老年人:因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易受到烫伤伤害。

    女性:冬季手脚冰凉现象比男性常见,所以会更多地使用取暖工具。

    麻醉术后患者、醉酒的人:因意识不清也易发生低温烫伤。

    在室外冻到手脚麻木,到室内立刻拿热源取暖的人。

    处理低温烫伤

    记住“冲脱泡盖送”五字诀

    遇到低温烫伤患者,可采取以下方式:

    冲:冷水冲洗伤口至少15-30分钟。

    :在冲洗过程中,尽可能将烫伤处的衣物脱除,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保护伤处皮肤,避免撕脱。

    泡:再次将烫伤部位浸泡到凉水中。

    盖:用无菌纱布或清洁的棉物品覆盖到烫伤处。

    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特别提醒

    千万不要第一时间

    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

    易造成伤处污染

    不利于后续的清创

    如何安全使用取暖物品?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人民网科普、湖北经视《经视直播》、广东卫生在线此前报道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