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
随着人口老年性趋势的增加,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就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病通常是由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根引起的,患者通常在神经根的支配区域伴有疼痛,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导致身体残疾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可占60%~70%,好发节段依次是C5/6、C6/7和C4/5。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
急性发病者多以文员、会计、IT从业者等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典型案例
近日,我院骨伤一科冯学烽主任带领团队为一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开展了显微镜辅助下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以下简称“ACDF”),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
37岁的黄先生在四年前的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脖子痛,左上肢疼痛麻痹,活动不自在。随后去医院就诊,黄先生接受药物和理疗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但仍感觉左上肢活动不是很灵活,麻痹不舒服,遂做了颈椎MRI检查。医生告诉黄先生,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了,压迫着左侧C7神经根,导致了黄先生的颈痛,左上肢麻痹疼痛。考虑症状出现时间不是很久,建议牵引、理疗配合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处理。
↑ C6/7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受压。
但在这四年里,黄先生的颈痛、左上肢麻痹疼痛经常反复发作,尤其在加班工作、劳累、看手机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加重。近来,黄先生工作时突感左上肢动不了,又麻又痛,抬不起来,脖子歪着才会舒服点。经过再次检查结果显示短短四年,他的颈椎曲度反弓了!医生建议复查个磁共振。
↑ A 颈椎曲度反弓,B C5/6、C6/7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
↑ MRI提示C5/6、C6/7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受压,C6/7突出伴钙化。
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手段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不需要进行手术。
但门诊医生给了黄先生药物治疗,牵引、按摩、热疗、中医辨证等治疗后,他的症状还是没有得到很明显的缓解,夜间睡眠障碍,不服用药物不能入眠,而白天也因为疼痛什么也干不了,甚至开始出现左上肢没力的情况。
↑ 颈神经支配区域。
冯学烽主任解释称,“如果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经过三个月正规的保守治疗后仍不见缓解,或者出现肌肉力量减弱,肌肉的萎缩,比如发现自己穿衣系纽扣、拿筷子或者写字时手的力量出现减弱,感觉到神经根受压一侧的上肢力量比健侧的力量小。这两种情况下就要考虑进行手术减压了。”
保守治疗对于黄先生来说效果并不显著,与患者沟通病情,讲解治疗方案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手术治疗。
于是冯学烽主任为其行显微镜微创下颈椎手术,手术2个小时顺利完成,做完当晚黄先生说:“这四个月我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脖子也不用歪着了,左胳膊也不疼了。”
↑ C5/6、C6/7术后复查,颈椎曲度改善。
科普时间
(一)如何预防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冯学烽主任指出:
预防:合乎生理要求的生活和工作体位是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基本前提,应避免高枕、长时间低头等不良习惯。绝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症状可自行缓解。
治疗: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来说,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是首选和基本的疗法。换一句话,只要疼痛麻木能耐受,或经药物等治疗后疼痛麻木能减轻、耐受,就应该坚持保守治疗,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仅很少一部分患者是需要手术干预的,能保守的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二)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手术优势
● 显微镜自带的光源解决了传统ACDF因减压位置深,操作空间狭小造成的视野亮度不足,视野迷糊的问题,为助手和术者提供了相同的手术视野,便于助手与术者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术中视野清晰,可以清晰观察到椎间的静脉丛及出血位置,有效止血。同时硬膜上的微小血管,看得更加清晰,便于使用双极止血,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最大限度降低减压过程中,硬膜及脊髓的损伤。显微镜下ACDF对于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率更低。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一科 杨立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