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全病程管理,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率先将传统疗法规模化运用在中风患者治疗上,它是广东省康复界的一面旗帜;将人文关怀与医疗服务融为一体,它被评为“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坚持中西医协同,勇于挑战疑难复杂手术,它为维护人类健康提供更完美的方案……它就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下称“省二中医院”)。建院三十年来,省二中医院不断追求卓越,发挥中医特色和传统疗法的优势,并积极引入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医院以这种独特的中西医融合方式,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

中医特色是中医院核心竞争力

省二中医院有这样一个共识:中医药特色优势,不仅体现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全过程,也体现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阶段、某一个侧面。所以要抓住疗效这一个牛鼻子,才能让更多人信赖中医。

来自阿塞拜疆、仅1岁6个月大的瑞瑞(化名)是早产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反应迟钝、四肢活动欠灵活,曾辗转多国就诊但未能取得明显疗效,于是家人带瑞瑞到省二中医院接受针灸治疗。

临床经验表明,岭南飞针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常见疾病,其中岭南飞针系列之头皮针、背针和腹针等治疗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等疾病有独特疗效,数年来累计治疗了近百例小儿脑瘫患者。

省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区主任秦敏介绍,瑞瑞接受了俯卧位的岭南背针,仰卧位的岭南腹针,配合岭南头皮针治疗,“大约经过了20次针灸治疗,瑞瑞的头围缩小至55厘米,体重较前增加,肢体活动灵活,抓握有力。”

在省二中医院,类似的故事并不新鲜。省二中医院院长刘军介绍,坚持对于中医医院来讲,唯一的路径就是拿疗效“说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这就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一所中医院,现代医学和古老中医能和谐相处吗?

有一个故事可作证。74岁的钟婆婆因为腹部疼痛来就诊,就诊前3月内体重减轻了20斤,住院期间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胰腺癌,需要进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区域生理构造比较复杂,紧挨多个重要脏器,且被多根重要血管包围,因此该手术也被称为普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面对“胰”难,省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邀请麻醉科、消化内科等进行了讨论,评估了手术风险,完善了各种围手术期管理。手术一气呵成,团队成功帮助钟婆婆战胜胰腺癌,术后钟婆婆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归家。


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不久前,一条发表在网络上的感谢信刷爆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的朋友圈。2月初,孟姨因踩空楼梯导致了左足第五跖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经朋友介绍,她来到省二中医院骨科接受保守治疗。

“没想到医疗体验如此好。”在骨科,医护人员不仅医病而且医心。刘护士长每天嘘寒问暖,为孟姨做心理按摩。医生古伟文身怀“十八般武艺”,运用针灸、理疗等手法,缓解了孟姨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疾病。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军院长介绍,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体,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都是医疗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医疗服务环境与流程塑造中彰显医学人文关怀,开展志愿爱心服务,增进医患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患者对医院印象的产生,就在于与医务人员接触的那一瞬间,因此,对这些关键瞬间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面对“挂号难”的痛点,省二中医院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建立完善的网上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提供电话、网站、诊间预约、门诊各楼层分诊台现场预约、自助机挂号、微信预约、支付宝预约、手机APP等多渠道预约模式。现在,到省二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可提前1至7天以不同形式的预约挂号,也可当天挂号,预约时段精确到半小时内,这意味着“挂号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为了畅通急救绿色通道,省二中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等各类急危重患者,实行多学科协同救治,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缴费”。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不仅需要解决“三长一短”(就医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就医难题,而且还要推动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提升可及性连续性。一方面,省二中医院牵头成立中医药康复专科联盟,对口帮扶县级中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推动中医药康复服务同质化;另一方面,省二中医院首创医养结合模式,成立老年医疗中心,打造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协同的新型中医老年医疗(康养)中心示范机构,目前该中心已被省卫生健康委评为“广东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省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副院长吴文锋介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出院后均由专人或护理小组负责,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此外,医院开展中医护理门诊,为门诊及各科出院后患者提供规范化的中医特色技术及专科指导,增加患者的体验感,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一连串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步履不停,且卓有成效。据了解,省二中医院有3个奖项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通报表扬,是广东省中医系统中荣获奖项最多的医院。其中,医务科在“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创新举措中荣获“先进典型科室”,急诊科在“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创新举措中荣获“先进典型科室”、急诊科陈垚医生荣获“先进典型个人”。

构建“大康复”格局

目前,省二中医院拥有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康复专科,并且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康复)建设单位”。在社会上,一句“康复就来二中医”的口号已经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知和认可。

省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刘悦副院长介绍,多年来科室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确立了以中风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脊柱相关疾病为优势病种,形成较为完整的康复体系。

在多年实践中,康复专科对症使用中医特色疗法,让不同类型患者从中受益。

——对中风后患者肌力、肌张力变化过程,康复科根据长年临床经验总结提出“分期针刺”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十余年,效果显著,成为专科特色中医医疗技术之一,吸引大批学员进修学习。

——针对气管切开等重症卧床患者,独创中西医结合“心肺功能康复法”,早期介入康复,提高气切拔管率,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2019至2022年,康复科共收治700余人次气管切开患者,成功拔管200余例,抗生素使用率低于20%。

——针对重症颅脑损伤及脑血管意外所致昏迷患者,以醒神通络开窍为针刺原则,总结提出“促醒针法”,选取开窍启闭的穴位,在针刺方向、针刺深度及患者体位的摆放方面进行创新,疗效显著。2019年至2022年促醒昏迷患者约200例。

在日常工作中,康复科创新查房、病例讨论模式,实行医生、护士、治疗师一体化查房与病例讨论,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医、护、治疗师从不同角度对患者病情全面分析,共同制定治疗计划,解决疑难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康复科牵头制订“头部内伤(颅脑损伤)”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发行,在全国推广应用。

刘军院长表示,为了实现中医康复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大康复”的发展理念,要结合医院发展目标,设计康复、治未病全产业服务链,将康复理念贯穿于医事服务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医康复学的现代化转型,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撰文】李朝 金小洣 黄咏欣 钟哲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