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全省首批“双碳”试点名单,开平如何争创示范?

南方+ 记者

日前,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开平市人民政府签订《开平市“雪炭N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的方式推动试点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并带动当地产业投资10亿元。这意味着,国家电投集团在广东省内的首个“雪炭N行动”试点落户开平。

合作双方的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

今年11月,开平市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成为上榜的唯一县级市试点,承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县(区)提供碳达峰碳中和样板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拥有先进清洁技术开发及应用平台、数字化能源科技产业平台、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为开平市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全市清洁智慧供能规划提供全面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双方“强强联手”,一方面既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将助力乡村振兴,为开平争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建设江门市“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

“雪炭N行动”覆盖13个行政区域

“雪炭行动”是国家电投集团针对能源保供问题发起的战略行动,旨在通过建设与聚合零碳资源构建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为能源保供“雪中送炭”。

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雪炭N行动”将“雪炭行动”融入农村建设,通过开发农民生产生活空间里的自然风、光、农业废弃物、垃圾等资源,挖掘农村清洁能源产业价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能源设施投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

具体而言,开平市“雪炭N行动”有望将传统的能源设施投资向清洁能源数字化高端价值链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相融合,分别从低碳园区建设、再生资源利用、零碳美丽乡村构建、侨乡文化景区打造、“三渔”问题解决等方面形成投资带动、产业带动、资源带动,为开平市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开平市“雪炭N行动”规划覆盖翠山湖高新区、苍城镇、大沙镇、赤坎镇等13个行政区域,规划建设清洁能源供给类、能源技术开发类、再生资源及农林废弃物回收处置类能源项目47.6万千瓦,预计每年生产清洁电力18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同时,引入外部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约2000个,为大沙镇等农业镇创收不低于2000元/户。

活动当天,一批重要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开平市苍城镇人民政府与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苍城镇集中供热战略合作协议》,蚬冈镇绿色农储项目正式开工,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值得关注的是,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是广东省重点能源保供项目、江门市能源重点支撑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11.2亿千瓦时、供热量245万吉焦,可取代周边中小型锅炉70余台,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7万吨,二氧化硫约1500吨、氮氧化合物约300吨,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显著。

“接下来,我们将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为开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从城镇、园区、乡村三个方面提供能源革命的鲜活经验,助推侨乡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上述负责人介绍。

基础

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特色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为何将开平市作为广东省内首个“雪炭N行动”试点?对此,开平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开平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在推动县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争当试点、争创示范,取得了较好成效。

争创示范,规划先行。去年3月底,开平市出台了《开平市低碳示范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为开平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科学指引,以推动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绿色低碳发展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如今,一批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项目陆续在开平市蚬冈镇、龙胜镇、赤水镇、翠山湖高新区等相继落地。据统计,目前开平已建成并网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三个,装机容量约160兆瓦,其中约149.48兆瓦已接入电网,已并网部分年均发电量约14947万度电,年减少碳排放约95347吨二氧化碳。截至今年11月,开平市分布式光伏发电报装526户,装机容量约107万千瓦。

此外,开平市人大、政协两会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实现了碳中和;今年7月,开平市天然气高压管道工程正式通气,管道年供气能力25亿立方米,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75万吨;2023年,开平市新建绿色建筑一星级项目有5个,建筑面积约10.3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拥有纯电动公交车203辆,公交车电动化比例为100%;“马冈优品”五味鹅预制菜产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并获得了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中国首款实现碳中和的预制菜产品。

另一方面,国家电投集团与开平拥有长期稳固的合作基础,也为广东首个“雪炭N行动”试点落户开平奠定了基础。

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上新”。

“自2017年起,我们便已经着眼于开平市未来能源改革发展路径,结合地域特点规划建设国家电投集团产业园区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目标,致力打造成为‘工业园区能源管家’。”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该公司将聚焦开平现有存量项目建设及运营,如期开工绿电农储项目,加快推进赤坎文旅景区停车场配套设施二期项目、苍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开工,加快部署国家电投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天枢一号”能源管控系统,并将园区各供能企业、用能企业实现接入,通过其在供给侧、需求侧两端的差异分析与调节计算,能够精准分析能源生产成本及供应调节,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用能成本。

布局

“生态+文旅”建设近零碳示范景区

从赤坎古镇高空俯瞰,景区停车场上方的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排列得错落有致,十分壮观。作为国内首个大型休闲度假景区“光伏+储能+汽车充电”低碳停车场,该项目释放了侨乡加速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

光伏车棚同时也是游客车辆遮阳挡雨的“天然屏障”。

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对开平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未来应如何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为争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开平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侨乡将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原则,综合利用全市适宜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和充电设施的资源,探索适合推广的有效模式。

南方+记者获悉,开平正在建设可视化双碳智慧决策平台,重点围绕“数据多源、条块贯通、协同高效、治理闭环”的双碳智慧决策特性,打造双碳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可实现“一屏全面感知”的双碳治理驾驶舱,以可视化手段推进气候变化治理的示范创新。

“我们还推进建立双碳智慧管理体系,实现碳排放形势研判、监测预警、评估考核、数据回流的全链式闭环管理。同时,随时输出‘开平市碳情简报’,按照全域碳承载力布局经济产业发展,实现智慧控碳。”上述负责人解释。

探索翠山湖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正是开平的最新尝试之一。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开平将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同时,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多能互补,有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如何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探索建设更多低碳场景,也是开平建设江门市“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命题。

为此,开平将建设近零碳示范景区——开平碉楼景区,将生态观念融入全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断丰富“文旅融合”“农旅融合”“餐旅融合”“康旅融合”“教旅融合”等新型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开“两山”转化新通道,寻求基础条件较好的景区探索打造低碳景区和近零碳景区。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打造近零碳旅游景区品牌,以开平碉楼景区和孔雀湖湿地公园先行先试经验为重要参考,进一步优化近零碳示范景区发展,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复合型低碳旅游景区,支持赤坎、塘口、百合、马冈、龙胜、大沙六个镇有序发展独具当地特色的景区旅游及农家乐项目。”上述负责人介绍。

南方+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翁丹萍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