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广州,仍有春的气息。步入位于花都区花东镇狮前村的七溪地,春色盎然,香气袭人。
(七溪地,时长共1分49秒)
七溪地,时长共1分49秒
在这里,远观层山翠色葱茏,近看溪涧流水潺潺,山头路边满是馥郁芬芳……置身其间,这个独一无二的芳香世界,宛若遗落人间的胜境。“这里或许是全世界最香的地方。”全球四大香精香料巨头之一的德之馨(Symrise)到这里看过之后,发出由衷感叹。
雪北香南,从隋唐起,广东就是中国芳香生产与集散中心。在七溪地,香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居民靠山吃山、靠香吃香,制香的历史源远流长。
如今,小小一株芳香植物,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深层次更新着乡村产业“肌理”。七溪地的落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芳香植物,让乡村飘“香”。
还原古老芳香故园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宋代的广州香料贸易占进出口贸易的首位,出现了专门从事香料贸易的“香舶”。清中期以后,香料贸易由广州十三行垄断,朝廷所需香料也委托十三行来采买。
采香制香是花都的古老产业。花县志记载,“城东北二十余里,有土人在该处借用山水力,设机舂香粉”。当地村民靠山吃山,靠香吃香,制香的历史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以香为生,因香而活。
2016年,广州七溪地芳香集团投资4亿元打造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于2016年入驻狮前村,占地12000多亩。“基地收集散落的古老芳香作坊的器物,并将原有的4个香场遗址进行原址复原,让这座古香场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七溪地相关负责人丁海平说。
如今,七溪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芳香自然禀赋,野生芳香植物500多种,数量上亿株,天然芳香片区300多个,被誉为“全世界最香的地方”,古法制香技艺、香茶技艺传承而不坠,成为中国香飘千年的芳香文化的见证与缩影。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一路向前,香瀑线、香道线、香沙线、香脊线、香颜线等7条香游路线各具特色,是一个集规模种植、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基地。
这边游客们忙着踏香赏花、拍照打卡,那边科普研学基地里笑语连连。打篆香、制香囊、拓香染、品香茶、蒸香露、焚香听琴……通过各种研学实践项目的开展,基地本着“创新、创造、体验”的科普理念,正以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家庭亲子游为核心,使参与的群众能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古法制香中享受发现的乐趣。
风烟俱净、林壑尤美,十里沙滩、五里瀑布、七里峡谷,满足人们对大自然所有的向往,还可以体验身心兼养的芳香活动,更好地畅享自然野趣,体验岁月生香。
“芳香+”以“香”振乡
在大自然的馈赠下,如何在传承中国芳香文化的同时,发展芳香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致富,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以‘芳香+’的特色发展模式,建设一个兼容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等,助理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七溪地运营总监何美怡介绍,在种植之外,建立了芳香研发基地,利用道地的自然植物,不断延伸芳香花木产业链,发展生物萃取、精油提炼、美容护肤品深加工等第二产业,助力中国芳香产业的发展。
同时,积极开辟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七溪地是红棉三星民宿群,藏于山林香植之中,每一间香房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芳香文化与气质,而且利用优美的山地资源环境开辟出多条各具特色的登山路线以及包括芳香遗址博物馆、芸香草堂、晒香场、芳香花卉种植展示区、手工制香品等其他游玩景点,让游客可以体验打篆香、制香囊、拓香植、吃香膳等50多种芳香生活。
引入一个项目,带活一片土地。项目通过复兴芳香文化,以“原产地芳香植物特色+原材料加工”的消费驱动模式,自建种植基地,与周边农户合作成立种植合作社,通过采购农副产品、聘请周边村民承包芳香基地业务、租住农民闲置房等,解决周边农民就业,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七溪地芳香项目利用独特天然芳香植物的资源禀赋、芳香历史文化传承,结合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与营销团队,聚焦天然芳香,以“芳香+”的特色发展模式兼容特色文旅文创、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芳香产业等综合项目,打造大湾区芳香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形成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芳香产业链,助力以“香”振乡。
南方+记者 周甫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