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黄埔区华沙社区的坑洼泥沙路如何变身“幸福路”。
出行必经路坑洼不堪,居民盼早日修补
何伯自2002年搬进黄埔区的高能饲料厂宿舍楼,就一直住在这里,是小区的老住户。他告诉记者,小区门口的高能街是当时公司为了方便职工出行而修建的。可后来公司关闭,这条道路年久失修,没有人进行维护,路面状况越来越糟。“天晴的时候就灰尘滚滚,下雨的时候就被泡,根本无法行走。”说起改造前的高能街,何伯连连叹气。
目前小区里两栋宿舍还有35户居民,140多人,高能街是大家出行的必经之路。但是坑坑洼洼的泥沙路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以前路面不平,走路容易摔跤。”听到何伯讲述早前的情况,阮叔也忍不住说道,“之前也铺了一层沙石,但雨水一冲就没了。”他表示,现在小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是当时厂里的职工,年纪偏大,“而且也有不少小朋友,以前推着婴儿车出门都摇摇晃晃的。”阮叔说,因为道路狭小加上坑洼太严重,出租车都不愿意开进来,只在路口就停下了。
不仅如此,由于地势低,加上排水沟排水不畅,近两年开始雨水倒灌的情况愈加严重。“水涨到这么高,泡坏过很多部车。”阮伯指着墙上被浸泡过的,足有成年人大腿高度的痕迹告诉记者,下大雨时,雨水涌向小区,道路也被堵得无法通行。因而,小区居民都非常希望早日将道路进行修缮,也有居民开始拨打广州12345热线求助。
克服多个难题,帮泥沙路“变身”
在居民拨打了广州12345热线后,话务员记录好居民情况反馈,就立即将工单转到黄埔区12345热线。结合网格员在小区居民处收集到的情况,华沙社区立刻行动起来。
联和街道华沙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曦表示,华沙社区于2021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管辖区域包括沙湾新村、天鹿花园南区、高能宿舍等。在成立之初,华沙社区就十分关注小区的情况。她介绍,高能街是小区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但小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每逢下雨,都会出现水浸现象,“这里也是三防重点场所。”
为了高能街的具体情况,社区多次组织到现场调研走访,与居民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调研后发现,路面破损严重,修路迫在眉睫。王曦告诉记者,高能路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在居民反馈情况后,相关部门曾在路面上铺上一层沙石填平坑洼,以方便居民出行,“但这样的方法顶多保持一两年,多下几次大雨,这些沙石就又被冲走,问题没办法彻底解决。”
虽然在实地调研期间,有居民表示可以简单铺上沙石,先解决燃眉之急。但华沙社区认为这并非最优的解决办法,“我们就想直接把路面硬化,铺成水泥路,这样一劳永逸,居民也不用一直为这条路担忧了。”
方案确定下来,但其他的难题也接踵而至。首先是权属问题,高能街虽然是小区的必经路,但并非市政路。王曦介绍,高能街原本属于高能饲料厂,在饲料厂关门后,道路土地产权属于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的广州华垦实业有限公司,若是想要进高能街行道路硬化需要经过征得该公司同意。
为此,联和街道多次与该公司协调,“开了好几次协调会,终于征得他们的同意,给我们道路的使用权,去硬化路面。”
随后,社区请来了专业人士,经过评估,重新修路需要9万元。不过由于社区没有修路的专项资金,如何筹集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刚开始我们希望权属公司能帮忙把路修好,但他们内部也有难处,就换了一个方向。”社区通过邀请业主一同召开协调会,最终决定由社区经联社和居民共同集资的方案,即居民自行筹集5万元,华沙经联社出4万元。
不过,这个方案也需要社区经联社股东代表们的同意。王曦表示,高能街日常只有小区内居民经过,而社区经联社的股民很少使用这条路。要如何取得股东们的同意,是社区要攻克的难题。在多次开展的协调会上,社区工作人员不停地做股东们的思想工作,“小区居民也在这边住了很多年,很多都是股东们的朋友同学,我们就动之以情,打感情牌。”最终,方案也得到社区经联社的支持。
资金到位后,华沙社区立即请施工队到现场修路。很快地,原本坑洼的高能街变成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居民终于可以顺利出行了。据介绍,由于道路地势低洼,施工方将路面抬高15-20厘米。为了方便车辆经过,路面也拓宽到了3.5米。在施工的同时还将路边的排水渠疏通,方便雨水的排出,减少水浸的出现。
新改造水泥路带来便利,居民称其为“幸福之路”
11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修缮过后的高能路总长度达两百余米,略高于旁边的农田,可防止雨水倒灌,道路积水。平整的水泥路面,看不出早前坑洼的影子,居民走起来十分顺畅,电动车驶过再也不颠簸。道路的拐弯处还设置了会车点,防止出现会车拥堵的情况。除此之外,小区门口前还铺设了一条减速带,有效降低车速,保障车辆与行人的出行安全。
如今,泥沙路改为水泥路,排水沟也得到了疏通,居民生活得到大幅改善。“老人家散步的也有,小孩子骑车的也有,”谈起改造后的变化,何伯伯对新修缮的水泥路十分满意,笑称其为“幸福之路”。
网格化管理解开市民生活“症结”
华沙社区表示,事情的顺利解决,得益于街道推行“党建+多网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大网格工作群形成“在线接单-网格跟进-多方配合-联动处理”的全链条服务模式,直线串联街道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强化网格事件报送、核查、处理与执法有效衔接,形成线索反馈闭环机制,让“发现一件”变成“解决一件”。
基层组织要当好“传话筒”,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充分依托居民议事会,把握群众精准诉求,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症结”。线下通过采取电话联系、组织网格员、党员和志愿者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居民意见;线上利用党员群、居民微信群等广泛征集群众诉求。针对居民诉求,社区能够解决的诉求要及时解决,仅依靠社区力量无法解决的事项及时反馈给街道相关业务部门,安排专人跟进,联动解决,并及时将结果告知居民群众,做到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扫码向南都反映,我们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统筹编辑:董晓妍
统筹记者:廖艳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实习生 陈乐茵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