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丨海珠区副区长张永良:发挥“六大名片”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南方+ 记者

“海珠有六张名片,分别是文旅名片-广州塔、商贸名片-广交会、生态名片-海珠湿地、创新名片-琶洲数字岛、教育名片-中山大学、艺术名片-十香园。”

12月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系列分论坛“岭南文化与千年商都”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论坛上,广州海珠区副区长张永良表示,海珠区文化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名片更加闪亮,文商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文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文化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注重传承海珠历史文脉,创建岭南文化创新核心区。”据张永良介绍,海珠持续深入挖掘区内历史文化,编撰、出版《江海明珠》《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概览》等研究丛书,全面挖掘海珠历史文化,让广大干部群众读懂海珠、热爱海珠、奉献海珠。

据悉,海珠成立了全市首个区级文物监测中心,打通文物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南石头监狱遗址入选“广东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为讲好海珠红色故事提供生动展现。

“我们注重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样板区。”张永良表示,海珠着眼“立民智、润人心”,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居民群众享有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海珠建立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州市文化馆、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在海珠建成开放,谱写广州文化、文博与美术事业的新篇章。

近年来,海珠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争创文化强区建设标杆区。结合广州面向2049城市战略规划的编制,海珠将发挥“三脉”“三轴”“三核”的优势。

海珠将发挥融通海珠三脉(城脉、文脉、商脉)优势,打造西部老城市新活力的新典范。海珠区将西部约16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定位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近年来,海珠锚定“传统文商旅融合”定位,聚焦高品生活标杆、活力社交休闲和国际调性注入三大目标,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品质提升、商业建筑立面提升等行动,加速推进江南西文商旅融合圈建设,并于今年9月成功获评“广东省第四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称号。

海珠将发挥贯通“三轴”(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优势,打造中部现代文商旅融合的新高地。

“新中轴线,一轴贯穿江、岛、城,不仅高楼林立且花园遍地,彰显广州的大城格局,撑起广州发展的‘活力动脉’。”张永良说,海珠将通过“主题—组团—主体”的发展思路,以商为核、以文出彩、以旅为魂,构建现代文商旅融合的新高地。

海珠将发挥联通“三核”(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优势,打造东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地。

海珠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区目标,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机遇,发布全省首个政务云脑大模型,吸引6个大模型行业应用项目进驻,高规格举办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百度ARM云、AI4C等重磅项目落户,签约首批“算法合伙人”。

海珠还将发挥“六大名片”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作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海珠区旅游资源丰富,广州塔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全力推进5A级景区建设,海珠湿地获评4A级旅游景区,区内共有3A级以上景区12个。

海珠将打造环海珠湿地和黄埔古港古村的世界级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典范;串联环岛路、绿道、碧道和琶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水陆空”旅游精品线路产品体系;以建设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为引领,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与高品质消费于一体的岭南文化体验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海珠人深知,历史文化需要传承发展,文化强区需要不懈奋斗。”张永良表示,海珠将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定扛起赓续广州历史文脉、传承岭南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全力推动文化强区建设,为加快建设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作出海珠贡献。

【文字】南方+记者 吴雨伦

【摄影】张晓晨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