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我在中国生活了37年,如鱼得水

南方+ 记者 黄楚旋 苏韵桦 等 2023-12-03 15:23

00:39

12月3日,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专题论坛六——“故事为桥:青少年与读懂中国”上,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谈到,希望中国能用更新、更多、更好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讲好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故事。

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位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作为一名美国人,潘维廉自称有一张“老外”脸、一颗“老内”心。自己在中国已经生活了近40年,比在美国的时间还长,如今在中国的生活,就像鱼儿在水里一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潘维廉为了向家人和西方世界展示中国真实的样子,花三个月时间开车四万公里两次环游中国。他随身携带的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中国城市、乡村飞速发展的痕迹。一路上,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真实的了解。

当他来到广东时,许多道路还是土路,高速公路也只有部分建成;而到了21世纪初,这里发展非常迅速。

“近200年,西方讲述的中国故事并不真实,因此我们要讲足够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潘维廉说,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自己研究、学习、熟悉中国,其次从普世性的角度,通过大家能接受的角度、主题,讲出有说服力的故事。

“许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十分复杂,要有技巧地讲述。”潘维廉谈到,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稳定的文化基础,中国人民向来是热爱和平、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而东西方文化的确存在差异,这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就是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所以他的笔头、镜头更多地聚焦中国普通人,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是爱国、爱家、追梦的一群人。“如果我们不讲好中国故事,就会有人用错误方式去传播中国故事,误导世界。”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见习记者 郑新洽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海报】钟冠婷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