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晒腊味”
转眼又到了腊味飘香的季节
每年立冬过后,
广东人都喜欢按照
自己的口味偏好自制腊味,
因此,每家每户的腊味
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天气干燥、光照充足,
时下正是加工腊味的好时候。
01
冬腊风腌的美味,年年上新!
说到四会腊味,
罗源镇的腊味,
必须要占一席之地~
▲罗源腊味
每年十月中旬开始,罗源镇麻子寨村腊味制作师傅何金润每天几乎要制作上百斤腊味。
每天清晨,何师傅便把从市场采购回来的新鲜土猪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肉丁,按照比例加入调配好的盐、白糖、白酒等调料,经过灌肠、打结、扎孔、过水、晾晒(约一个星期)工序后,美味鲜香的罗源腊肠就制作完成了。
▲罗源腊肠的制作过程——灌肠
▲罗源腊肠的制作过程——打结
何师傅说,
好吃的腊肠除了一定要
选用新鲜的土猪肉外,
三分肥七分瘦的配比
才能保持最好的口感和肉香。
▲罗源腊肠的制作过程——扎孔
制作腊肠的步骤看似简单,却涵盖着师傅们多次尝试和研究得出的“黄金配比”,简单的食材却有着不一般的风味,藏着四会人对食物的独到理解。罗源人将灌肠法与本地的腊味制作技艺相结合,于是便有了具有罗源特色风味的腊肠。
色泽光润、肥瘦分明、
香味浓郁的罗源腊味,
不仅成为了众多食客认可的味道,
也成为很多罗源人心中
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02
万物皆可“腊”,让美味与自然发酵
因粤东西北的饮食习惯、地方特色各异,
腊味腌制的对象也各有不同。
循着万物皆可“腊”的原则,
四会人除了晒腊肠、腊肉,
还有晒鱼干、腊鸭......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
家里的天台、阳台都会有阿姨们忙碌的身影。
秋风微微掠过,
挂在长竹竿上的腊味随风摇曳,
等待着又一场秋冬的美味收获。
在四会市大沙镇,同样腊味飘香。整齐排列的腊肠,红白相间的花纹就足以让人咽口水,还有大块的腊肉、腊鸭、腊鱼和腊龟干,油光锃亮的,光是看着就已经被馋哭了。
▲腊肠
▲腊鱼
▲腊鸭
▲腊龟干
在四会市江谷镇,经典腊味组合趁机“出道”!悬挂在竹竿、支架上的腊肠、腊鸭等,正在接受阳光的沐浴,在干燥的秋风中把腌汁收进肉里,香味扑面而来。
在日光的照射和洗礼下,
各种腊味色泽光润、味道醇厚。
甜中带酒的香气令人似醉非醉。
方寸间的秋收冬藏,
只为把时光腌入味。
03
一口腊味,唤起舌尖上的“乡愁”
晒了这么多天的腊味,
最开心的就是收获的时候。
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
四会人的饭桌上
会经常出现TA们的身影!
腊味集方便、好吃、下饭于一身。偶尔家中的餐桌上摆放着一盘蒸好的腊肉、腊肠,生活也是有滋有味。
腊味经典的吃法,
莫过于腊味煲仔饭,
被煲得晶莹剔透的油脂,
层层渗透到饱满的米粒中,
咬一口,浓郁的肉汁,
在嘴里热腾腾地爆开,香味扑鼻
单单用腊味配白米饭,
也别有一番滋味呀~
如今的腊味,
或许不是人们留住时间的秘制食品了,
更多的是代表了难舍难分的家乡回忆,
吃上一口腊味,
就能唤起舌尖上的“乡愁”。
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对腊味的评价是这样的:“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人间万千百味,
不如一口腊味!
大家家里最近有在“晒”吗?
快来“晒”出你家的腊味吧!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四会发布编辑部
部分资料来源丨大沙镇、罗源镇、江谷镇
编辑丨肖怡燕
责编丨卢 静
主编丨黄乃焱
执行总编丨陈永红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会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