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失明隔绝的是人与物,但失聪隔绝的却是人与人。
95后Hannah过往的求职就业经历,一次次印证了这句话。
“令人沮丧,但又倍感无力”,Hannah是一名一级听力障碍者,生下来便听不到世界的声音,虽然在助听器的协助下,能进行日常沟通,但总被意外打断。
比如Hannah对高频音不敏感,遇到大声响时,助听器会突然自动重启;比如助听器电池一下子耗尽,Hannah便听不见对方在说什么。
“曾有客户脱口而出‘你不会说人话吗?’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Hannah表示,那是一段最想忘却总忘不掉的经历。
有调查显示,沟通是听障人士公认的职场最大难题,来自这方面的歧视占比也较高,相比而言,一些企业更愿意招收肢体残障人士,因为沟通成本更低。
“听说”容易,“交流”难
令Hannah沮丧的事,从担任收银员后,悄悄发生了改变。
2019年,Hannah进入位于广州文德广场的咖啡店工作,这是星巴克中国第一家手语门店,也被称为广州“最安静”的咖啡店。
咖啡店的手语标志
开业初期,收银工作皆由听力健全的员工完成,像Hannah这样的听障者则在后台岗位,比如制作饮品、清洁管理物件等。“但这不是星巴克开设手语店的初衷,听障者要真正融入社会,应该走到前台,多说多交流,这样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咖啡店姜店长介绍,他们不仅安排听力健全的伙伴与听障者一同工作,还在岗前培训中,设立了收银工作这一内容,只要能开口说话的听障者,一律被纳入其中。
“说实话,刚开始参加培训,我是很抗拒收银工作的,因为不仅要多说话,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很担心自己应付不过来。”对于Hannah的这段顾虑,姜店长解释说:“我们通常认为职场中,听障者面对的只是‘听说’这一道难题,但实际上,更大挑战来自‘交流’。长期的听障状态容易造成他们思维固化,以及社会活动范围较单一,交际能力也较单一,所以圈内有‘聋人思维’这一说。”
“抱着固有思维的,不仅是Hannah,当初所有听障伙伴都一样抗拒收银这项工作。”姜店长告诉记者,他们的家人通常也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认为工作“只要稳定、少交流就行”,其他不重要。
开始张嘴说话
是什么因素让Hannah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说来也偶然,岗前培训结束后,有一次负责收银的伙伴临时走开了,当时正值早高峰,伙伴刚走开便有人来点餐”,Hannah表示自己是“被迫营业”,刚张嘴说话还有些忐忑,但没想到遇到了一位有耐心的女士,点单过程十分顺畅,“这给了我很大信心”。
于是,Hannah与姜店长主动提出,不如试一下收银工作,当时同样站出来迎接挑战还有Bruce。
福建小伙Bruce在5岁那一年发烧听力受损。Bruce向记者回忆,小学读的是普校,当时还没佩戴助听器,因为听不见、说话吐词不清,常常被同学取笑,内心备受打击,人也变得敏感。大学毕业后,Bruce找工作的第一诉求就是“不需要太多交流”,于是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资料印刷装订员,“但体验了几个月后,感觉实在太枯燥”,Bruce表示,挣扎了一番,还是辞职了,“我不想像个机器工作下去”。
经朋友介绍,Bruce来到星巴克广州沙面店学习咖啡饮品制作,并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专业咖啡师。2019年,星巴克第一家手语店开业,Bruce作为第一批员工加入其中。
“自从参与收银工作后,Bruce幽默感直线上升。小伙子与顾客、与同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姜店长指着手语店宣传视频中的Bruce调侃道,你看他成了我们咖啡店的形象代言人。
不仅如此,Hannah、Bruce和店中的其他伙伴一起,会不定期去广州的特殊学校分享自己的故事、传授求职经验,帮助更多的听障孩子走向职场,更好地融入社会。
“‘多元融合’是社会发展大势所向。星巴克中国的这家手语门店,由听障咖啡师伙伴与普通咖啡师伙伴相互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服务,这是推动社会无障碍事业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它从听障社群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听障人群和健听人群融合就业。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未来有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为实现‘平等就业’尽一份心力。”自幼双耳失聪的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聋人协会会长范宜涛,对听障者的就业困难与需求感同身受,对听障伙伴们的改变欣慰不已。
咖啡厅不再“安静”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8296万)的24.2%;多重残疾中有听力残疾的人数为776万人,即57.4%的多重残疾人有听力残疾 (多重残疾人总数为1352万人) 。
这意味着,每四个残疾人就有一个是听障人士,每两个多重残疾人就有一个是听障人士。
听障人群庞大,但就业率始终在低位徘徊。
南方周末联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等共同新发布的《听障人群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岗位对听力、对口语有要求,是听障人士求职失败的两大主要原因。
即使找到工作,沟通也是听障人士公认的职场最大难题。特别是与同事、上下级之间和顾客之间的沟通。有过咖啡师经历的Danny,也会遇到知道他是听障人士但不愿意打字沟通的客户。
听力与沟通的障碍,还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就业歧视。值得注意的是,有49%的受访听障人士提出,曾遭受过职场歧视或面试歧视。
“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听障人士的就业困境”,姜店长认为,同时听障人士及家人也应转变思维,积极主动走出去,Hannah和Bruce的故事便是很好例证。
Hannah、Bruce和伙伴们用手语说“你好”(拍摄 南方+记者 王俊涛)
走进广州文德广场的这家咖啡手语店,处处能感受到为听障人士考虑的设计细节,从店外遮阳伞及门框上的手语标志,到店内的各种手语指示牌,再到用于交流的手写板、手持菜单牌,以及点单双面显示屏。
如今,经过5年的锻炼,Hannah和Bruce正逐渐减少对这些辅助工具的依赖,还有更多的听障伙伴开口说话,“最安静”的咖啡店里响起了更多的欢声与笑语。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王俊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