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戈隆东
12月1日,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实施免签入境政策的第一天,相关国家人员共有2029人次通过免签入境中国。
免签入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给予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民以不需要签证的入境便利。截至目前,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的国家从原先2个(文莱、新加坡)增加至8个,覆盖国家也从亚洲扩大至欧洲。根据规定,这些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办签证入境。这对促进人员往来交流,无疑是重大利好。
实际上,除了新实施的6国免签入境政策,中国还在所有对外开放口岸对各国公民实施2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18个省(区、市)23个城市31个口岸对54个国家人员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同时,还在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方面大胆探索,实施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东盟10国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144小时免签、上海邮轮入境15天免签、海南59国人员入境30天免签等政策,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交流。
出入境政策的调整,既是中国更好满足中外人员往来的需要,也是开放的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的体现。特别是单方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既为相关国家人员来华提供了便利,更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背后涉及的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面对不断抬头的逆全球化思潮,有的国家消极应对,构筑“小院高墙”、大搞“脱钩断链”;中国则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坚定扩大开放,主动拥抱世界。从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到积极推动高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不断降低关税、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到构建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等对外开放新平台;从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到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尽管现在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重要建设者、坚定支持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就是大国自信、大国担当、“大国应有的样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