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在四指马鮁快生长、抗应激品系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格苗种的室内工厂化标粗培育工作,并通过了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经30天苗种标粗培育后,四指马鮁鱼苗平均体长达6.7cm,标粗成活率96%,新培育的苗种抗风浪和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迈出了四指马鮁向深远海养殖开发的关键一步。
大规格苗种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的突破是继“四指马鲅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后,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在四指马鮁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又一重要进展,为构建陆海接力养殖技术体系、开发满足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需求的适养品种奠定了基础。
据悉,四指马鲅俗名马友、午鱼,是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海水和半咸水池塘养殖对象。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在广东、福建、台湾和香港等地广受欢迎,也是东南亚名贵养殖鱼类之一。台湾谚语中有“一午,二鲳,三嘉鱲”的说法,其中“午”指的就是四指马鲅。
四指马鲅具有盐度适应范围广、产卵周期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全程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经济价值高等特性,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也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1、2022年渔业主导品种之一,其在遗传育种、苗种培育、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饲料、病害防控和深加工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养殖开发潜力巨大的海水鱼品种。
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鱼类种子工程与养殖团队针对四指马鲅野生亲鱼群体资源量较低、应激性强、苗种供给不稳定、池塘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不完善、养殖效益不高等现状,深入开展了四指马鲅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基础研究—规模化高效育苗—池塘生态养殖”为主线的四指马鲅苗种繁育和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工艺,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完善和发展了海水鱼池塘养殖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相关技术通过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四指马鮁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优良新品系(种)培育、育繁推标准化技术体系和产业化应用、多平台多模式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开展研究攻关。为加快打造“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贡献力量。
【撰文】周梦雅 王忠良 黄建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