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民办高校布局老年大学,为什么?| 湾区大学问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banner

本文收录于专辑#湾区大学问#

最近,广东民办高校有新动作——

珠海金湾航空新城片区,近20万平方米场地,几幢富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大型建筑引人驻足。这是珠海科技学院打造的老年大学校园,当前正在室内装修。

预计今年底,该校将先开设老年大学部分课程,主要面向珠海市老年人,开办为期10至15天的寒假短期班。

珠海科技学院老年大学校园,目前正在室内装修。

今年7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家老年大学向珠海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高校发函,同意学校为首批老年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

再早一些,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与国家老年大学共同召开全国民办高校老年大学建设启动会,云集全国近百家民办高校负责人,探索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形势下,民办教育和老年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老年大学无疑是新兴的时代产物。

面对老龄化,养老机构“内存不足”、多元化需求高涨,高校能否破局?面对少子化,民办教育资源如何盘活自主优势?

01

需求井喷

老年教育是最“年轻”的教育,在中国仅有40年发展历史。

1983年,随着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山东老年大学应运诞生,开创了我国老年教育的先河。

很快,老年大学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如今,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达7万多所,学员从初创时期的900余人增至2000多万人,省市—县—街道(乡镇)—居(村)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已基本形成。

各地老年大学的招生情况火爆,呈井喷式上涨。这说明,老年教育事业越来越受重视,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老年大学(学校)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的观点。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顶层设计不断推动老年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发展老年大学;

两年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接续出炉,明确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今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以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为基础,面向全国老年人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并为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提供教育资源、教学指导和公共服务,在全国设立了44家省级分部。

至此,老年大学成为教育领域的新亮点,拉开了老年教育发展的全新序幕。

02

一座难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2.64亿,占人口总数的近20%。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与老龄化人口形势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日益凸显的老年大学‘供求矛盾’问题。”国家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曾坦言,多数老年大学学习资源不足、名额有限,“一座难求”现象并不鲜见。

显然,扩大办学主体范围、拓宽资源供给渠道,是老年教育的破局关键。

广东老年大学情况也可见一斑。该校依托广东开放大学设立,成立仅4年,就在全省建立了68所广东老年大学分校,学员规模已超过600万人次。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今年5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和各类机构举办老年大学、参与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

依托普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广东已有先例,包括华南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暨南大学老人进修学院、南方医科大学老年大学等,但基本仅面向离退休教职工招生。

有专家分析,我国的老年教育机构基本由政府主导、依赖财政拨款,老年大学基本没有专项经费,且学费标准偏低,无法覆盖教育教学成本,难以大面积铺开。同时,由于办学主体单一,老年大学对接社会资源的渠道并不畅通,办学成效有限。

根据第八届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发布的老年教育蓝皮书,调查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含甘肃、宁夏、港、澳、台)的经费总额发现,政府财政投入经费占比达90%,社会投入经费仅占10%。

在这方面,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性强、机制灵活,经费和资源的可支配度也相对更高,展现出更多优势,自然成为举办老年大学的重要潜力股。

03

拆除“围墙”

广东是民办教育大省,民办高校数量占全省比例超30%,深刻影响全省教育的布局发展。如今,少子化趋势下,未来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必然发生改变,高校生源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这方面,民办高校不具天然优势,必须探寻新的发展路子——发力老年教育领域。

2017年,珠海科技学院成立健康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4所高校之一,如今学科门类齐全,制药工程、中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等专业优势尤为突出。

珠海科技学院老年大学校园建设项目。

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优质专业群,由健康、药学、食品、计算机、电子、音乐、体育、美术、旅游等多学科专业资源共同参与建设,形成强大合力,为建好专业化的老年大学打好扎实基础。

珠科(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已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今年成立的大健康产业学院和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还获得工信部“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方向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

据统计,该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近3年考研成功率超60%,超90%就读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紧贴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今年高考,其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等老年教育相关专业的投档线大幅提升。

高职方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把“以大健康为特色的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建设定位,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并依托广州岭南教育集团创办养老机构,长期探索医养教结合。

该校还建有符合行业标准与课程开展需求的实训室,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场地与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等项目能够直接对接,不断提升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

2023年6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与国家老年大学共同召开全国民办高校老年大学建设启动会。

通过提前布局,民办高校拆除“围墙”,打通高等教育和老年教育,充分盘活校内现有的优势和特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共享度与整合度,迸发出全新发展活力。

换言之,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既有助于办好老年大学,又能有效反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04

创新发展

“老年大学建设试点校要在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适老化改造、线上线下模式深度融合、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打造出范式与样板。”在全国民办高校老年大学建设启动会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说。

老年大学究竟怎样才能办好?

纵观全国,无论是示范校还是试点校,不少经验做法都值得探讨与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在23年办学探索中,起草制定《上海交大老年大学章程》、编印《上海交大老年大学教学大纲汇编》等,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依据和重要保障。

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建于1997年,根据20年后的统计数据,其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在职、退休教师和研究生占比约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超40%,实现充分的过渡与衔接,师资基础十分雄厚。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早在十年前,山东老年大学率先探索对外合作,与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合作开办中信银行分校;去年,山东老年大学首次与文化企业合作办学,“把分校开在书城里”。

广东开放大学开发了服务老年人的智慧教育平台和学习终端,联通线上线下,在便捷性、丰富性、互动性等方面下功夫,已形成覆盖全省城乡、云上终端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质量。

2023年6月,珠海科技学院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作为广东民办高校首所落地的老年大学,珠海科技学院老年大学以“医、康、养、学、研、游”为办学宗旨,将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等医疗卫生服务和音乐、体育、绘画等老年教育服务,引导老年人积极主动健康,构建一个以团体生活和交流、文化娱乐、健康养生为特色的老年人群教育和生活平台。

在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开设有文史、书画、声乐、拳操、保健、摄影等78门课程。“老年大学要全力为老年朋友搭建好知识学习、素质提升、思想引领、社交结友、交流展示、康乐养老的平台。”学校常务副校长倪浩说。

“高校老年教育服务一定要实现创新,从娱乐型向赋能型、单一向多元化等多方面转变,结合办学基础和老年人实际需求,不断推进课程建设、教材选定、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第一副校长缪德良说。

人口和教育,归根结底是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广东民办高校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正在新的领域履行社会职责、寻求发展空间。

全新的老年大学在路上。

南方+记者 姚昱旸

实习生 庞立雯

编辑 冯颖妍 陈梅玉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