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场所内的医疗卫生质量高低,决定着新时代司法行政戒毒事业发展质量的高低。
近年来,汕尾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多措并举破解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环境简陋、人才匮乏、诊疗质量低、医疗资源单一等“四大瓶颈”,有效提升了对戒毒人员的戒治工作水平。
聚焦党建引领
破解医疗室环境简陋的瓶颈
吸毒人员是患病高发人群,特别是近年来戒毒场所收治对象以吸食合成毒品人员为主,这部分人最大的特点是身体中枢神经、心脑血管受损害,身上的病种结构与病情都相当复杂,戒毒场所中的医疗力量强弱是保障戒毒人员身体健康及场所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
功能室配备齐全的医疗环境,是戒毒场所医疗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硬件组成。由于建所时间长、各项基础设施老旧单一,场所医疗室仅有占地20平方米、设备单一的两间老旧房屋。导致在为戒毒人员开展诊疗时只能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治疗工作。进一步强化场所医疗质量,优化功能室配套,破解医疗室环境简陋的瓶颈,成为了燃眉之急。
汕尾市戒毒所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提升医疗能力建设小组、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向全所党员民警吹响医疗攻坚的冲锋号,带领医疗室人员赴兄弟场所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到所考察指导,拟写改建方案、申报立项、加大资金投入。
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民警在场所医疗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施工改造建成了集候诊室、门诊室、输液室、观察室、药房、功能室、化验室、X光室、档案室、值班室等多功能辅助诊疗检查科室。
设置病床6张,医用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米增加到530多平方米;由原来老旧、窄小的医务室变成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戒毒医疗中心,成功突破了限制场所医疗发展的关键瓶颈,让戒毒医疗建设从此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聚焦机制建设
破解医疗人才匮乏的瓶颈
医疗人才是场所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水平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提高戒毒人员健康水平、提升场所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力量。长期只有一名正式的在编医务人员,缺乏医疗专业的医生、护士是场所医疗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导致在开展日常医疗工作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日常的医疗需求。破解医疗人才匮乏瓶颈成为了重中之重。
汕尾市戒毒所有力有效聚焦机制建设,多管齐下破解医疗人才匮乏的瓶颈。
聚焦健全完善场所医疗人才招录机制,在“招进来”上下功夫,持续强化宣传工作,由先招录的医生向院校的师弟妹发出邀请参与报考指导。以“老带新”的形式,不断强化场所医疗人才招录工作。现场所已拥有主管中医师、全科医师、外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各1名;医学检验技师、护师和执业药师各2名。医疗队伍得到全面充实,彻底解决医疗专业人员不足问题,医疗专业力量排在同系统地市单位前列。
聚焦强化完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在“强起来”上下功夫,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入所“传帮带”,同时组织场所医疗人员到该院开展脱产学习、业务培训,学习最新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疗知识水平。截至今年已派送6名医护人员到相关医院参加全脱产培训。持续通过“好医生”等平台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定期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和医疗业务实践讨论活动。
聚焦完善场所医疗人员管理机制,在“用起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医疗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场所医疗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强化创新思维,不断优化各项医疗措施,不断提高场所医疗能力,有力有效推进职级套改等从优待警工作措施,多管齐下为医疗人员展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搭建舞台。
正因为有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厚实和快速处置果断的专业性人才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场所才能持续保持戒毒人员“零外诊”的工作局面,不断巩固场所“三零”疫情防控目标,来之不易的医疗成绩得到了省、市、局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聚焦因地制宜
破解诊疗服务不高的瓶颈
提高治疗服务质量是场所医疗水平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场所医疗室各项医疗检查、检验设备配备不全,只有听诊器等一些简单的检查仪器,由于缺少专业的诊疗设备,对戒毒人员的许多症状无法确诊,外诊频率居高不下,在造成警力紧张的同时,也为场所安全稳定造成隐患。
汕尾市戒毒所聚焦因地制宜,通过合理布局场地、配备专业设备等方式,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助推场所医疗高效化发展。以加强服务建设为抓手,以强化患病戒毒人员治疗管理为重点,统筹资源,补齐短板,完善机制,着力提升医疗硬实力,落实仪器设备采购,优化配置。
目前医疗中心按照司法部戒毒医疗建设工作标准指引配备了全自动血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12联体心电图机、制氧机、救护车、多功能床、心电监护仪、AED、多普勒彩超机、全自动吸痰器、污水处理器等基础诊疗检查设施设备,并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HIV检测资格,为日常疾病诊疗承担预防、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治等医疗保健任务,为全所戒毒人员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完善优化配置后,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而且在仪器设备的辅助下,日常诊疗上更能细致排摸。近年来在每年3000多次门诊人流量中准确诊断出“哮、心、高、低、梗”等高危人群,通过疾病三级管理制度进行分级,落实相应的医疗和管控措施,实行“一人一册”,确保病人档案及时更新、完整保存,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大发挥了医疗中心维护场所安全作用,实现了“小病不出所,大病不出事”的目标。
聚焦多元发力
攻克医疗资源单一的瓶颈
医疗资源是场所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场所医疗工作高效化的重要保障。由于地理位置和医疗人才缺乏的原因,场所医疗资源单一匮乏,在处理戒毒人员疾病时,往往只能依靠场所西药手段进行治疗。缺少高水平医院专家及其他医疗资源的协助,导致许多疾病治疗效果不佳。丰富医疗资源成为必须破解的一大瓶颈。
汕尾市戒毒所聚焦“多元发力”,一方面紧紧围绕场所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标对表相关工作标准,不断完善各项医疗工作建设,通过多方发力,积极争取,与人民医院顺利签订“医联体”并加入“专科联盟”,建立急救合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为补充场所医疗资源注入了强大力量。
另一方面注重戒毒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攻关应用与合作单位开展戒毒成瘾行为、精异人员甄别处置等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为强化医疗体系,在夯实日常诊疗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通过对戒毒人员既往病史和问诊,运用中医思维,望闻问切,针对慢性病发展的动态过程,探索中医方剂和针灸配合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病治疗和群体预防保健上的运用成效。
从临床检验上看中西融合治疗能大大减少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戒毒人员失眠、焦虑、便秘、躯体疼痛等稽延性症状,在日常诊疗中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某戒毒人员三天没有大便,曾使用过开塞露而效果不佳,及时给予中医汤药后,第二天顺利排出宿便;再如,某戒毒人员外劳时发生腰肌劳损,运用穴位针灸疗法,止痛立竿见影。平时在季节转换温度变化较大期间也运用中医汤药给在所戒毒人员饮用,预防流行性疾病发生。场所医疗资源的进一步补充,为场所医疗建设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场所安全稳定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接下来,汕尾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动场所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有效提升戒毒人员戒治工作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无毒汕尾、平安汕尾作出应有贡献。
南方+记者 彭骏 南小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