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12月1日,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来到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会场,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21世纪外交和发展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倡议,150多个国家参与其中,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众多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道路。”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中巴经济走廊:带来能源、机遇与发展
谈及中巴两国之间的合作往来,穆沙希德介绍了中巴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中巴经济走廊”。
“过去10年,中巴经济走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对巴基斯坦总投资达到260亿美元,在道路、能源、人力资源以及IT基础设施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巴基斯坦的发展,并且创造了25万个工作岗位,给我们带来了8000兆瓦的电力能源、800公里的道路和高速公路,有2.8万巴基斯坦人到中国学习。”穆沙希德说。
他列举了三个发展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瓜达尔港。这个巴基斯坦南部港口,由中国建设和运营,并在当地建立了国际机场,投入25亿美元。本来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的欠发达地区,但中国建设给当地人带来了洁净饮用水、大学研究机构、巴中友好医院等等,带来了教育机会、工作机会。
目前,瓜达尔港已经成为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枢纽。
第二个故事是塔尔。这是巴基斯坦的一个沙漠地区,干旱造成贫困。但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当地煤炭资源得到开采,每年可为巴基斯坦电网贡献1320兆瓦电能。由于矿产项目的开发,原先生活在简陋房子中的女性能够通过学习技能,驾驶卡车赚钱,有工作收入极大改善了她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第三个故事是卡洛特。它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两小时车程,在这里,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每年能提供720兆瓦电能,不仅惠及巴基斯坦,也极大推动两国在能源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建立更好、更和平、更繁荣的世界
10月,穆沙希德在北京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 发展、世界发展提供新路,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框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我们将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联的世界。”
他罗列了几组数据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影响。过去10年,中国投资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投资近万亿美元,帮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推动能源、经济、港口、能源、管道、公路、铁路等方面的巨大发展。“这样的投资和项目与成果规模、发展速度在全球人类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影响巨大,惠及全世界。”
穆沙希德提及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两种发展道路,两种叙事和世界观,“一种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提出的,以军事为导向,关注冲突和对抗;另一种是中国提出的,强调互联互通、加强合作、尊重多元、尊重平等的发展,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双赢理念的发展合作道路。”
“这是一种让多方共赢的发展合作道路。”穆沙希德说,他提到,在联合国所有193个成员国中,有130个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额都多于与美国的贸易额。
至于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穆沙希德认为它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样,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我们认为中国强则世界强,中国弱则世界弱。”他说,“三大全球倡议”强调文明之间的融合、合作、互通,强调国家之间的文化互通、文明互通,这是21世纪发展所需要的世界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注和发展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为各个国家的所有人民提供一条平等发展的道路,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联手合作应对挑战。”在穆沙希德看来,未来10年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黄金10年,“因为它与时俱进,惠及全球人民,且追求各方共赢。”
“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当时我去了北京和上海,第一次到广州来是1972年4月,当时带领巴中青年友好协会。这么多年,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与我们都希望能够共同发展,建立更好的、更和平的、更繁荣的世界。”
【文字】南方+记者 郑慧梓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海报】钟冠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