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日前,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典型区县及推荐主题”工作中, 珠海市香洲区“四年级艺术”和“八年级艺术”入选优秀典型案例。广东共有4个区县的7个主题入选,香洲区占2席!
据悉,入选的艺术教育典型区县为四年级或八年级同时满足艺术学业成绩良好、专职艺术教师配备良好、艺术课程开设达标的区县。今天,教育君带大家了解香洲区在艺术教育方面有哪些好做法!
音乐学科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香洲区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开足开齐音乐课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发应用评价工具等举措,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制度全,确保监测评价科学运转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音乐学科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方案,测评内容包括纸笔+听力测试、实践测试(歌曲演唱)、个人才艺及艺术实践三部分,综合评定学生音乐素养等级。
课程足,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开足开齐音乐课程,通过丰富的教研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在校就能参加丰富的音乐实践与表现活动。比如,引进国际三大教学法进入音乐课堂,每月定期开展全区音乐教研活动,开展南湾片区班级合唱比赛,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合唱节等。
▲香洲区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领域。
▲荣泰小学苟艳芝老师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教孩子们学习土家族儿歌。
▲格力学校伍绎如老师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表演京剧《贵妃醉酒》唱段。
▲前山中学黄梦求老师运用民族音乐“口传心授”教学法执教《巴蜀山歌》。
▲南屏中学合唱团在华发中演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
▲茵卓小学在珠海大剧院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我的故事唱给你”。
教学强,锤炼音乐教师专业能力
成立教师准确教研坊,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学习、专家指导与培训、参加准确歌唱预备级考试,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常态化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实施与探索,制定阶梯式、螺旋式教学体系。
▲2023年6月10日,香洲区“准确歌唱教研坊”成长营开展第十四次音乐教师柯达伊教学法“预备级”测评活动,香洲区有14人顺利通过,其中,2位老师达到“优秀”水平(全国仅有39人通过测评)。
评价新,开发应用两个监测工具
根据音乐学科特性对学科评价工具进行创新,开发了“纸笔+听力”和“互联网+歌唱”(“音乐微测评”)两个监测工具。全区已有62所中小学校、300多名教师、9万多名学生共同参与了监测。
“纸笔+听力”测试卷
通过检测,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必备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与欣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音乐微测评”小程序
将音乐与互联网平台结合,以范唱、学唱为主,鼓励学生自信歌唱,敢于表现。平时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歌唱的音准、节奏、吐字、歌曲表现力等,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
▲学生、教研员、教师、家长共同参与“音乐微测评”小程序平台,有效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测评时,有的学生拿着手机面对黑板歌唱;有的模拟音乐会场面,将手机夹在自拍杆上,更加自如地歌唱;还有的老师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良性判断,选择多次演唱的机会。
▲“这样的音乐考试我们很喜欢。”
香洲区音乐教研员李映晖表示,评价结果与数据的反馈打破“唯分数”的帽子,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馈给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帮助学校和教师运用信息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改进教学。
美术学科“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香洲区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以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单、学习档案袋、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为抓手,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
大力开发并实施了完整、有效、高质量的艺术课程建设,开展中小学美术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改革,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积极探索美育教育创新模式,重视高质量的美育社团建设。
推进新课标理念,创新美术课堂形式
着力推进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改革,以核心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各学校注重开展跨学科学习,美术与语文、音乐、化学、历史等多学科融合,开展诗配画、舞蹈绘敦煌、民间美术快板歌、化学实验走进美术课堂等多主题大单元课程教学,构建跨学科迁移的美术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十一中学设计了“中国传统‘纹’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单元课程,设置了以探究、欣赏、理解、融合、评价、展示为主的具体任务,在大单元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凤凰中学以“岭南文化”为特色主题课程,通过水彩绘画、布艺拼贴、金丝沙画和手工滴胶等突出“粤派教育”主旨。
▲九洲中学开展敦煌壁画社团和校本研修活动。
▲梅华中学立足本土文化,创造性地将珠海本土元素融入教材,如设计城市名片、讲述非遗故事等。
▲第一小学、南湾小学、甄贤小学共同开展“小小梵高游珠海”大单元课程学习,将大师作品与珠海本土文化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杨匏安纪念学校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设计了“走进北山民间美术”大单元课程,带领学生深入香洲区南屏镇北山古村落,寻找北山传统建筑中的民间美术类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
香洲区美术教研员李雪梅表示,根据大单元主题设计评价量规与学习任务单,促进师生合作探究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在深度学习中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注馆校合作共建,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积极推动和探索馆校合作课程,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文化变迁,触摸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
▲第十一小学开展“纹样的魅力”校本课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挖掘青铜器纹样美与人文内涵,培养和构建学生视觉文化感受力和文化价值观。充分发挥馆校合作的育人功能,邀请珠海博物馆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
▲造贝学校通过美术大单元课程设计与课题研究,挖掘前山非遗“凤鸡”特色,带领学生深入民间,寻找非遗“凤鸡舞”传承人及其背后的故事,邀请传承人进校园,到珠海博物馆寻找非遗历史等。
▲第十二小学设计出具有珠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摩崖石刻”特色美术大单元校本课程,融合跨学科理念,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香洲区摩崖石刻文化。
聚焦南湾教育振兴,提升全域育人水平
2020年9月,香洲区开始实施南湾教育振兴计划,三年以来,针对南湾片区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视导与教研活动,以及多场教育教学经验分享讲座等,有效提升南湾片区的美育教学水平与育人质量。
▲举办香洲区南湾片区及民办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开展香洲区南湾片区及民办学校学生美术鉴赏活动。
▲香洲区教育局与珠海市容闳教育基金会联合推行的“蒲公英”美育推广项目,以南湾片区的杨匏安纪念学校和南湾小学为试点,通过开展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大单元教学等,全面促进南湾片区美术学科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素质队伍,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专家引领、培训研究、实践行动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以全体美术教师为主体,美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学科专家引领的教研共同体,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的青年教师团队。
▲建设“青年教师成长营”,通过展示课、讲座、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展现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与教学理念,大大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通过随堂听课、评课等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建协同发展项目,开展合作交流。
数读成绩
近年来,香洲区创建了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9所,学生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增强,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
九洲中学管乐团参加全国管乐团队展演获得金奖;
文园中学合唱团参加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
九洲中学李慧妍、第一小学刘伊洋等一大批学生在广东省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奖。
香洲区音乐、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突出,参加各级比赛成绩突出。
全区约120节课例(音乐、美术学科)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中获得“部优”,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类比赛奖项30余项;
香山学校解翔老师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湾仔中学刘璐、罗雨寒等老师获得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大赛一等奖;
吉大小学林娟慧、云峰小学罗文琛、第七小学黄晖等老师获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基本功一等奖。
▲山西省体卫艺处、上海市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等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前来交流学习。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珠海市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坚持学科育人本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奋力谱写新时代珠海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市教育局督导室、香洲教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